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舉辦外籍生「2019八通關古道佳心石板屋之旅」成果豐碩

最後更新日期 : 2020-12-01
SDG指標: SDGs10,SDGs17,SDGs11
布農族石版屋前合照

布農族石版屋前合照

為推動更多境外學生深度認識臺灣歷史文化,東華大學國際處3月23日率領25名境外學生,沿著花蓮玉里的「拉庫拉庫溪」,走訪八通關古道東段,前往佳心探訪舊部落的石板屋。

布農族詩人沙力浪石版屋前詳細解說

布農族詩人沙力浪石版屋前詳細解說

25名境外學生分別來自貝里斯、大陸、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澳門及斯洛伐克等地,沿途師生們一步一腳印,帶著敬畏的學習之心,由「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邀請3位部落導覽老師,引領大家走訪富含歷史及臺灣原生氣息的土地。

沿途解說由布農族詩人沙力浪(Salizan Takisvilainan)帶領,開始在登山口即驚見黃喉貂,姿態悠然在山徑行走,沙力浪表示此是吉兆歡迎大家到來。隊伍出發前以族語進行敬山祝禱,感謝山裡的祖靈保佑一行人平安,此係布農族人進山之前重要儀式。

布農族石版屋一隅

布農族石版屋一隅

「拉庫(Daqu)」在臺灣布農族語中指的是無患子。拉庫拉庫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秀姑巒山東側,行走古道之上,認識道路係為從古道運送大砲鎮壓山區布農族。回溯歷史大砲是日、俄戰爭後,日本人從俄國運送至中國東北,再轉至臺灣,令人驚嘆串連古今的奇幻旅程。沿途看到先民的智慧-建造吊橋的工法、徒手開鑿的步道與人字砌石墻,讚嘆及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八通關古道沿途險峻的地形

八通關古道沿途險峻的地形

此行主要造訪重建於佳心舊部落遺址的石板屋,遺址標高820公尺,位於佳心駐在所下方約680公尺處。日本殖民時期為壓制與有效統治位於拉庫拉庫溪中上游的布農族人,將布農族人遷移到縱谷平原地區,部落族人因此遠離故居。隨著時間流轉,祖先精湛建造石板屋的技藝及知識系統逐漸被族人所淡忘,為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技藝和知識,布農族青年除倚賴部落長老口述歷史並參考排灣族工藝背景,幾經努力終能完整再現80年前歷史現場。沙力浪詳細講解石板屋裡的擺設,遺址上還清晰見到過去先人們疊石方法,堅固美觀令人讚嘆。

從舊部落營地到古道之路程著實感受到快速下切的嚴峻地形,往返10公里的深度文化之旅,除給不同背景的境外生學習文化洗禮,也鍛鍊成員體力與毅力。回程時境外學生反饋,八通關古道之旅讓身心都收穫滿滿,相當敬佩臺灣對於文化歷史保存與復興的努力。藉由文化溯源,不僅拓展參與者學習領域,也看到布農族青年結合眾人之力,致力文化傳承,用不同方式激盪出更遼闊的思維與格局。


布農族詩人沙力浪石版屋前解說

布農族詩人沙力浪石版屋前解說

布農族詩人沙力浪解說當地特殊植物

布農族詩人沙力浪解說當地特殊植物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