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通識請故宮蔡慶良研究員談商周考古玉器

最後更新日期 : 2020-10-27
SDG指標: SDGs11,SDGs04
右起: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復主任頒贈感謝狀給蔡慶良先生,並與東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張伯浩教授合照留影
右起: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復主任頒贈感謝狀給蔡慶良先生,並與東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張伯浩教授合照留影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10月26日下午,在理工二館第四講堂舉辦「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蔡慶良先生淺談商周考古玉器。

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蔡慶良先生來東華淺談商周考古玉器海報
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蔡慶良先生來東華淺談商周考古玉器海報

蔡慶良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系博士、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他的專業領域廣泛,從商周考古、先秦以及秦漢玉器、商周青銅器皆有涉獵。過去,蔡慶良先生曾深入中國多處土玉器遺址實地發掘,多年來一直在處理墓地出土玉器、青銅器等研究。2011年,他更與另外兩位作者鄧淑蘋及張麗端,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復主任介紹嘉賓表示:「蔡慶良先生不僅是玉器領域的優秀專才,更有豐富的跨領域生命經驗值得我們學習。『通識教育大師典範』有幸請到蔡先生遠道而來分享,談談商周考古玉器,更聊聊他如何透過考古開創出自己生命的一片天空,希望能讓同學獲得豐富的啟發與收穫。」

「提到玉器,一般人只會想到裝飾與商品。」蔡慶良先生於講座開初率先打破大眾對於玉的刻板印象。他表示,在商周時代,玉其實是規格極高的禮儀重器,有祭祖先及喪葬之用。即便玉器確實有裝飾功能,但意義上也是為了彰顯身分與地位。今天由女性配戴玉器為多,可是在商周,通常只有來自大貴族的男性才會擁有玉器。以「七璜組玉佩」項飾為例,其體積之龐大要從脖子配戴到大腿,也只有在特殊的禮儀場合才會派上用場,象徵貴族的雍容華貴。

蔡慶良先生分享他在陝西挖寶的經驗
蔡慶良先生分享他在陝西挖寶的經驗

蔡慶良先生接著娓娓道來他在中國陝西挖寶的經驗,笑稱考古學其實更像偵探學,常常要探察盜洞,判斷地下埋藏著什麼厲害的寶物。一旦有所發現,更要隨即在當地組織「考古隊」,僱用農民、實地挖寶。遇上難得的大貴族墓,更須軍隊進駐免得寶物被搶。分析玉器有三大基本要素,分別是「創造目的是什麼」、「需要什麼技巧」、「面對困難時如何調整設計」。在風格分析方面,常常要從最細微的「單元零件」辨別出玉器的年代與手法,比方說從「羽紋零件」的紋路就可推斷出該玉器為西周出產。

講座尾聲有同學提問,「蔡先生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考古學感興趣?」蔡慶良先生則表示,一切是天性使然,他從小就對外星人、金字塔及各式各樣的世界之謎感濃厚興趣。因而不顧旁人反對,他從大學的工管系轉投考古學研究,並把人生所有的熱情與時間都投放在這件他熱愛的事情上。亦有同學問到蔡老師近期的研究方向,他分享說最近對乾隆皇帝的內心世界特別感興趣。未來亦會計畫為故宮展覽投入更多新科技元素,增強展場美感,吸引更多觀眾一起進入考古的世界。


〈English Version〉

蔡慶良先生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多年來深入玉器遺址實地發掘
蔡慶良先生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多年來深入玉器遺址實地發掘
講座尾聲,同學踴躍提問
講座尾聲,同學踴躍提問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