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通識大師典範講座:鄭月妹教授談「藝術.心靈.創造力」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05-04
SDG指標: SDGs11,SDGs04
鄭教授表示:「藝術教育的重點是開發人人與生俱來的無限的潛能,包括創造力。不是幾種行業或組織才需要創造力,且更不僅是少數被認為『天才』的人才有創造力。」
鄭教授表示:「藝術教育的重點是開發人人與生俱來的無限的潛能,包括創造力。不是幾種行業或組織才需要創造力,且更不僅是少數被認為『天才』的人才有創造力。」

「110-2東華通識大師典範講座」於4月25日邀請到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暨通識教育中心鄭月妹教授與東華學生談「藝術.心靈.創造力」。鄭月妹教授曾任美國芬蘭大學藝術學院、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在臺求學期間受業於水墨名家江兆申、吳學讓、歐豪年、黃磊生、李大木、楚戈和李義弘等。1991年負笈美國接受西方當代藝術薰陶,不僅在畫風及思維上產生變化,更將創作擴及於各種複合媒材以及數位科技等,其作品呈現多元而豐富的跨文化當代視野,曾受邀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巴黎、里昂、京都、北京及臺北等地舉辦過20餘次個展,並在2012年獲選入美國中西部100名畫家《100 Artists of the Midwest 》書中。

東華通識大師典範講座:鄭月妹教授談「藝術.心靈.創造力」海報
東華通識大師典範講座:鄭月妹教授談「藝術.心靈.創造力」海報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致辭開場:「鄭月妹教授同時是藝術創作者暨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藝術創作人,她的水墨創作融會貫通中西繪畫理論,抽象、幾何、潑墨等形式元素架構而成的自然山水,包含著她對歷史、自我、生命、環境與性別等的複雜認同,促使其創作為臺灣水墨畫發展,找到一條更為開闊通往當代化之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鄭月妹教授長期以來無論在美國還是臺灣,都在不遺餘力的推展藝術教育,110年第8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還特別頒發給鄭教授,以嘉勉她對藝術教育的貢獻。」

講座開始,鄭教授從「為什麼要談藝術」這一問題出發,援用哈佛大學商業報告並表示:「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不外乎人工智能、自動化等高科技的普遍,再加上元宇宙等虛擬世界的拓展,一定會給很多傳統職業帶來極大的衝擊,但我們會發現,需要創造力或有關心靈層面的職業,其實是相當難被取代的,藝術相關工作也在其中。」接著,鄭教授分享她在美國芬蘭大學藝術學院、東吳大學以及逢甲大學曾經開設的藝術與視覺化相關課程的經驗,包括各式各樣的課程設計、學員的參與、心得及每一個作品背後的生命故事,藉此來說明「藝術的功用」。鄭教授表示:「我回到臺灣教書就開始發現,臺灣大學生有很大部分過得並不快樂,這時候,藝術的意義或許可以被當作為一種自我抒發、自我療癒的管道,甚至如果做得好,有可能還為我們帶來改變命運的契機。」

鄭月妹教授表示:「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心及觀念,其實你已經在學習與進步。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行動,這就是創造力的開始。」
鄭月妹教授表示:「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心及觀念,其實你已經在學習與進步。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行動,這就是創造力的開始。」

接下來,鄭教授介紹在逢甲大學推展的「創.藝.術」與音樂舞臺生命劇場系列藝術課程,初衷在於建構一個舞臺教育平臺,希望理工與商業相關科系的學生能認識藝術的重要性與意義,並且更能應用視覺媒體整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將藝術美感融入教學,讓藝術發揮淨化、軟化與美化學生心靈的作用。鄭教授進而表示:「藝術教育的重點並不在於要培養出厲害的藝術家,而是開發人人與生俱來的無限的潛能,包括創造力,這也是未來產業極其重視的關鍵能力之一。創造力離我們並不遠,不是只有幾種行業或組織的某些單位才需要創造力,且更不僅是少數被認為『天才』的人才有創造力。」

最後,鄭教授鼓勵大家通過藝術能力的開發,把感覺能力「復原」與提高,因為現代人的感覺性太弱了,數位時代的負面影響乃是降低人的感覺性,使得人幾乎逐漸落入「麻木不仁」的狀態。因此,鄭教授在講座尾聲給予同學們懇切的叮嚀:「希望大家重新看待藝術與心靈、生活與學習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的關聯是密不可分的:藝術與心靈相輔相成,生活與學習也是相依相伴。接下來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改變自己的心,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心及觀念,其實你已經在學習與進步。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行動,這就是創造力的開始。」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