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從商業設計轉型為公共服務公司,水越設計周育如總監用設計創造社會價值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2-15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與會師長與講者合影(由左到右為張伯浩教授、黃琡雅教授、周育如總監及王昱心教授)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與會師長與講者合影(由左到右為張伯浩教授、黃琡雅教授、周育如總監及王昱心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12月12日於理工二館第四講堂,邀請水越設計創辦人/總監周育如以「為社會設計-都市酵母」為題進行演說。周育如總監結合在歐洲等多國遊歷經驗融入於設計中,並發揮「設計創造價值」理念,運用設計專長來改善城市環境、社會問題以及人的生活品質,用28年時間,讓水越設計從商業設計成功轉型,成為如今公共議題服務公司。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頒發感謝狀致意水越設計周育如總監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頒發感謝狀致意水越設計周育如總監

長期投入色彩計畫調查,獲得年度設計大獎肯定

今年的臺灣年度設計大獎《Shopping Design》Taiwan Design BEST 100,水越設計參與的《客家關西色彩》獲得「年度在地文化新演繹」獎項。「水越設計花了十年時間做色彩這件事情,每個案子都希望有色彩計畫調查。」周總監說,今年赴新竹關西作地方調查,在客家人來到臺灣百年以上時間,想到客家人就會想到小炒、花布、土樓等東西,但他們進入客家百年以來生活點滴,進入97%都是客家人的小鎮,進入自然環境生活、住家百年建築物,把在地色彩累積,成果斐然,連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都說:「以後每個建設都要有色彩計畫。」

周總監說,城市設計就是一種設計精神,一種透過設計思維來創造友好的程式交互界面的思想和意識。擴大一成不變的面向,慢慢擴大,去創造基本性上面的思考。「我們以設計出發,『都市酵母』是我們從事最大的方法論、形式論。」

思考永續經營,轉型成為公共議題服務的公司

對於水越設計這間1994年成立、走過28年的公司來說,怎麼思考永續經營?周總監說,一開始每週運用半天時間做不同事情,為了找到不同出口,開始思考公共事務部分,投入這半天去經營,九年時間才找到第一個關於公共議題內容的客戶。但如今2022年,水越設計90%營業額都是公共事務有關,成功從商業設計轉型成公共服務公司,百分之百轉型成為公共議題服務的公司。

近五年,才有「社會設計」名詞,但之前水越設計就開始投入相關議題。周總監說,從2009年開始,水越設計開始長達近24年的色彩行動計畫,去思考色彩、人文、自然之間的關係,怎樣互相影響。2011年水越設計開始行動做色彩觀察,大規模調查現況,去談習慣色彩、如何和自然觀察,並試著去改變現象。

帶動社會投資與對話,用三年以上時間投入於單一案子

從指標設計、防災探索、兩廳院圖書館改建、臺東食育提案所、世界最美教科書展、山林製造等,水越設計在每個案子都投入三年以上時間。現在水越設計去觀察大眾習慣,而社會設計在做的事情就是帶動社會投資,讓社會不曾對話的人開始進行對話,並創造多贏。像是環境永續等目標,都需要時間,不斷溝通以及大眾參與,且因地制宜,少則三年,多則一輩子。

一起創造的風景到底是什麼?周總監說,他看一件作品完成,通常要十年時間,像是協助臺北市政府設計垃圾桶,還要觀察設計品對地方影響是什麼、人們習慣是什麼、是否需要改進,「當設計切入環境產生意義是什麼,必須一直思考。」

關注臺灣混亂的張貼文化,用小招牌計畫實踐環境的社會設計

水越設計周育如總監以「為社會設計-都市酵母」為題與學生分享創意價值與社會責任
水越設計周育如總監以「為社會設計-都市酵母」為題與學生分享創意價值與社會責任

最後,談到環境的社會設計,「張貼文化」是什麼?周總監說,就是廣告招牌、各種文字敘述內容,像是臺北市補習班接街就會看到這樣意象。招牌色系不出十二種,字體則大約十種,臺灣每個店家至少有四個招牌,直招、橫招、騎樓招、側招等,99.8%臺灣招牌都沒有經過正當程序申請,變成大家的共業,「我每去一個商圈,都會觀察招牌和周遭環境的色彩怎樣互相影響。」

周總監表示,從張貼文化現象發現大家不太在意街頭質感,連電視新聞畫面都有混亂的意象,這是否已變成臺灣特色呢?但特色是什麼,有時候不好面向也可能是特色,但觀者角度和店家立場怎樣達到共識,是否可以改變這樣現象?

水越設計2015年開始推動「小招牌計畫」,結合在地材質和店家故事,和店家合作,從餐廳、蔬果店等小店家開始,逐漸影響到臺東、新竹關西等地,後來很多設計單位參與,產生改變並擴散影響力。「原本做招牌變小思考點,是不要讓招牌只有壓克力材質,過去臺灣還有木頭、刺繡等材質,是否也有機會引進更多材質,讓招牌敘述店家的故事內容,長遠地被店家使用。」周總監說,如此可增加在地質感和故事,讓商圈有特色。現在這個計畫仍持續著,影響到更多地區。

民眾對於街區生活開始有了意識,對於共同生活圈如何共好,越來越多人有想法並參與其中,周育如總監長達28年設計之路,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一起用設計讓臺灣各地變得越來越美好,實踐社會價值。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