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通識大師典範講座:黃志揚翻轉人生,從大一被當四科到如今成為醫學中心副院長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2-29
SDG指標: SDGs11,SDGs04
與會師長與黃志揚副院長合影留念(左起張伯浩教授、黃琡雅教授、劉明洲教授)
與會師長與黃志揚副院長合影留念(左起張伯浩教授、黃琡雅教授、劉明洲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大師典範講座12月26日邀請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黃志揚主任,以「生物醫學學習歷程分享」為題演講,此係本學期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最後一場,也是壓軸的講座。

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頒贈感謝狀予慈濟醫院黃志揚副院長
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頒贈感謝狀予慈濟醫院黃志揚副院長

黃志揚主任畢業於輔仁大學食營系,以榜首的成績進入陽明大學生理所攻讀心臟內分泌學碩士,又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分子生理所陸續拿到乳癌分子醫學碩士、心臟分子醫學博士、心臟分子醫學博士後研究等學位。1999年回臺擔任教職工作,發表過多項重要研究,現任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大學時在輔大念人體營養學的他,大一時還曾經四科被當,為什麼他可以翻轉人生,一路在生物醫學領域上有突破與創新?關鍵就是:找到自己的興趣並專注投入。

為什麼可以當上醫學中心副院長?黃主任表示,大學他本科原來念人體營養學,但是一直翻轉人生,後來帶過五十位以上碩博士的醫生,很多學生現在都是院長級的,「我自己也感到很不可思議。我常常跟我兒子說,你每個階段都要可以接上去,不管那個階段是否充實。」

面臨家世背景雄厚同學一度失去信心,直到大二才開始積極唸書

黃主任國小畢業後,念了私立衛道中學,同學都是有錢人小孩,第一屆都是抽籤,但是大家都作弊,抽籤用冰過的鋁棒,後來還被揭露。他只是鄉下小孩,面對同學都是有錢人家庭,有點鬱悶又壓力大。他的父親是公務員,當過屏科大教授,一路苦讀上來,有一天學期結束,家長來接小孩,其他都是賓士等高級車,他爸爸騎摩托車載他,他躲到廁所去,「心理平衡好像受到打擊,上課都不是很專心。」

他高中轉了三、四個學校,都覺得不適合自己,考大學上了輔大遇到他太太,她是北一女畢業的,當時兩人大學都沒考好。從臺中到了臺北以後,他常常參加舞會,一直到了升大二時候,一次騎腳踏車到了圖書館摔車,旁邊同學說他口吐白沫,救護車送到醫院,結果他覺得從那之後好像思考變得不一樣,突然頓悟。「我原本四科被當,父親還叫我拿著水桶跪下,但是突然覺得不想繼續混下去,學習慾望又回來了。」從此之後每堂課都坐在第一排,認真學習。

「我們班上當時唯一被二一的人,現於美國當醫生,所以真的不要給自己人生找藉口。」黃主任說。後來黃主任認真唸書,還拿到清寒獎學金,這需要成績排名在前20%。大學時也曾經在花蓮打過工,在花蓮感到自己的信心被激勵到,這也是後來他想到慈濟醫院任職的原因之一。

專注於細胞生物學,苦讀後憑優異學術成績考上美國學校

黃志揚副院長與學生分享癌症基因研究
黃志揚副院長與學生分享癌症基因研究

大多數其他醫生都是畢業於名校,但是黃主任不太一樣,「所以沒有不可能,你隨時都可能翻身,最重要是找到有興趣的領域,可以專心投入。」他當時去思考自己興趣,發現物理、化學表現最好,對於人體代謝也很有興趣,就旁修生物系,特別對細胞生物學有興趣,考到95分,現在變成他的專長。「所以不要講不可能,不要看輕自己。」他說。

「信心建立很重要。」黃主任說,如果大學時沒有建立信心,不會有現在的成績。考研究所時候上榜四、五間,考上臺大、清大,還是陽明榜首,後來選定陽明生理所。當時陽明很多年輕老師從國外回來,很有朝氣,他念了心臟內分泌學碩士,被所推選出來比賽、拿到論文獎,論文送出去後還到芬蘭等國家去發表。

畢業後黃主任當了兩年預官後,開始準備國外學校申請,當時他的英文不好,每天花十小時讀書,第一次托福430分,但是托福要550分才能到美國唸書,後來終於考了560分,加上優異的研究成績,申請上美國的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研究所的教授寫了一封幫助很大的推薦信,他還拿到獎學金。

從心臟、癌症等機制找到樂趣,專注在癌症領域持續研究

從1992至1999年,黃主任都待在美國唸書,前兩年專攻乳癌,後來轉攻心臟,回臺灣後,專注在癌症,拿到很多經費做研究。「人從出生開始,一直在跳動不休息的就是心臟。」取出心臟分離後還會跳動一陣子,且心臟是不會長癌的,對身體完全「忠心」;而相反的,癌細胞則是邪惡的「雜草」,兩個是完全相反的,這種趣味性是吸引黃主任的原因。

黃主任說,心臟有缺氧誘導因子,心臟缺氧時候會出現,癌細胞躲在深處缺氧時候,就盜取過來,再長出去攻擊其他器官,所以就是「一體兩面」,這是身體之神奇處。這也開啟了黃主任之後很多相關研究,像是如何運用艾草在身體中去做調控,研究結果往往令人很驚訝。

黃主任鼓勵學生要把握機會到國外生活或是學習,可以開展自己眼界。像是黃主任兩個孩子都在美國出生,拿了美國籍,出生後有很多補助,因為當時拿助教獎學金的臺灣人被認定為低收入戶,生小孩後從產房到唸幼稚園幾乎都不用自己花錢,這也是他在國外的特別經歷。

1999年為了父母回臺灣,在論文發表、人才栽培上成果斐然

黃志揚副院長與同學分享求學經歷與人生歷程
黃志揚副院長與同學分享求學經歷與人生歷程

1999年,作為長子,為了父母黃主任決定回到臺灣,那回到臺灣要做什麼?他到了中醫大擔任教職,開始帶學生,團隊甚至高達50人,2015至2017年其發表論文品質及對國際排名貢獻度在中醫大排名第一。「慢慢靠自己經營,建立起成績。」但是他也感覺到有瓶頸並想要突破,所以後來同意了慈濟醫院的挖角轉而到醫院任職。他持續投入研究,近三年的論文數量每年都維持約50篇,且薪水也比以前還要高很多。

他在中醫大擔任醫學研究所所長時候,一次開會時候,他擔任主持人,其他教授都是建中、北一女畢業,即使面對人家的學歷偶爾會自卑,但是黃主任證明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他說,要感恩過去,所有失敗和挫折,要珍惜這些給予的動力,並把握當下、創造未來。後來他到慈濟醫院任職,中醫大團隊中還有十幾位學生跟著他加入慈濟醫院研究團隊。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他說,不管過去好或不好,都有機會可以重新起步。雖然過程艱辛,但是不要被打敗,要保持信心,這是黃志揚主任帶給東華大學同學們最珍貴的一課。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