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森海尋器」團隊舉辦無包裝市集迴響熱烈 榮獲花蓮縣政府與富邦人壽經費贊助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9-15
SDG指標: SDGs12,SDGs04,SDGs11,SDGs13
團隊與廠商合照
團隊與廠商合照

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周慧君教授帶領四年級大學生廖廷恩、洪聖旻、鄭宜蓁、吳毓馨、柯逸欣,組成「森海尋器」專題團隊,於 2025年6月 21-22日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功舉辦一場以永續、環保與綠色生活為核心的「無包裝市集」,以展現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之重要使命。該活動不僅設立20個攤位、獲得超過300人參與響應,同時於近日獲得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之「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成果補助計畫」兩萬五千元,以及富邦人壽花禾通訊處五千元之經費補助,為團隊在場地、物資、人力上的實踐提供資源支持,展現出校外機構對學生實作與社會參與之高度肯定。

市集籌備歷時半年,指導老師周慧君教授指出,目前氣候變遷與塑膠污染日益嚴重,日常生活中的「過度包裝」消費習慣已成為環境沉重負擔。團隊成員實地走訪花蓮店家並訪問民眾後發現:民眾對減塑有意願,卻缺乏實踐的場域與方法,因此,他們設計出一場能夠體驗「裸裝購物+循環容器」的場域,讓環保理念不再只是口號。當日活動成功熱烈,許多民眾都表示日後會多支持並採用無包裝消費之模式,廠商亦對於市集的舉辦表達歡迎,期盼日後有更多此類市集之舉辦。

獲獎證明
獲獎證明

此次活動亦獲得眾多迴響,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黃筱瑩執行長指出:「環保議題相關的市集這幾年來很多組織都有在辦理,但他們頂多做到減塑這點而已,但能夠直接把這個無包裝議題帶入很不容易,而且又是以學生的角度,我們很期待他們的成果。」富邦人壽花禾通訊處經理袁荷英亦表示:「孩子們以無包裝為題辦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只實踐環保理念,更創造社會與地球的正向改變。」富邦人壽花禾通訊處志工團隊全力協助市集現場秩序與接待服務、花蓮環保局餐具租借車合作推廣重複使用理念、紙袋募集與愛心循環發放機制,讓「袋袋相傳」變成行動的開始,此一合作模式顯見氣候變遷之議題已經受到廣泛之關注,同時需要跨界之合作。

經由此次活動的舉辦,團隊成員深刻體認到無包裝消費推廣的重要性。在大愛電視台的新聞採訪中,團隊同學表達他們對無包裝的想法。廖廷恩同學認為,所謂的無包裝並非是全面無包裝,若能創造出一個循環消費使民眾重複利用,不再製造一次性垃圾的作法,不僅可行而且有成效。鄭宜蓁同學則指出,若消費模式不改變,就無人重視此事,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推廣,讓更多人知道,才能夠對社會發展有長遠貢獻。這群學生用行動說話,展現大學生在地方創生與永續行動上的影響力。「森海尋器」串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責任消費與生產」、「永續城鄉」與「氣候行動」等項目,為花蓮的綠生活提出具體提案與實踐路徑,相信這不是結束,而是一顆顆種子,將繼續發芽,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延伸影像報導:

  1. ➜大愛電視台「不買包裝垃圾回家 裸賣風吹到花蓮」

《➜English Version》

活動實景
活動實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