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帶你回花蓮 名詩人楊牧將長眠海岸山脈起點
最後更新日期 :
2020-04-20
名詩人楊牧上月辭世,花蓮文化局舉辦紀念特展,今邀各方追思。家屬透露,已找到楊牧長眠的處所,就在東海岸山脈起點、花蓮大橋上方,可一眼看見楊牧就讀的花蓮中學,以及他散文中曾描寫的白燈塔。
「帶你回花蓮 - 楊牧追思紀念特展」在花蓮文化局舉行,今天包括楊牧弟弟楊維邦、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楊牧基金會執行長許又方教授以及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人,都出席開幕追思活動,現場邀請作家陳克華等人朗讀楊牧詩作,以詩文、音樂和舞蹈緬懷這位被譽為「臺灣最靠近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
與楊牧相識20多年的許又方回憶,楊牧的作品超過60種,包括散文、詩、翻譯及文學評論,是一位全方位的學者詩人,創作至少經歷4到5個階段的轉變,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文學魅力,楊牧老師的作品不斷的在改變、進步,且超越自己,所以楊牧能在國際上得到這麼大的成就、受人尊重。
許又方也說,長年接近楊牧老師,讓他體悟到楊牧老師有4個特色:天份高、認真勤學、做事態度一絲不苟,而且非常溫柔關心別人,楊牧把這些特色灌注在他的學術研究、文學創作裡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楊維邦說,楊牧生前一直說要回花蓮,特展的名稱就是楊牧的心願;他透露,家屬已為楊牧選好墓地,將長眠東海岸的起點、花蓮大橋上方。楊維邦說,從那裡向北望,可以看到楊牧創作中,就讀花蓮中學時常看到的白燈塔,向南就楊牧曾任教的東華大學,西望奇萊山,可以說是楊牧一生最夢寐的地方。
楊牧曾任教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並引進全國首創的駐校作家常度,開啟東華文學創作風氣。東華校長趙涵㨗表示,楊牧是學校、花蓮和全臺灣的瑰寶,校方很積極籌備追思活動,已與知名雕塑家詹文魁聯繫,將塑一座楊牧老師的塑像,並在校內尋找一處楊牧任教時最愛駐足的地方,塑造成楊牧花園,預計明年中旬完成。
「帶你回花蓮 - 楊牧追思紀念特展」在花蓮文化局舉行,今天包括楊牧弟弟楊維邦、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楊牧基金會執行長許又方教授以及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人,都出席開幕追思活動,現場邀請作家陳克華等人朗讀楊牧詩作,以詩文、音樂和舞蹈緬懷這位被譽為「臺灣最靠近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
與楊牧相識20多年的許又方回憶,楊牧的作品超過60種,包括散文、詩、翻譯及文學評論,是一位全方位的學者詩人,創作至少經歷4到5個階段的轉變,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文學魅力,楊牧老師的作品不斷的在改變、進步,且超越自己,所以楊牧能在國際上得到這麼大的成就、受人尊重。
許又方也說,長年接近楊牧老師,讓他體悟到楊牧老師有4個特色:天份高、認真勤學、做事態度一絲不苟,而且非常溫柔關心別人,楊牧把這些特色灌注在他的學術研究、文學創作裡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楊維邦說,楊牧生前一直說要回花蓮,特展的名稱就是楊牧的心願;他透露,家屬已為楊牧選好墓地,將長眠東海岸的起點、花蓮大橋上方。楊維邦說,從那裡向北望,可以看到楊牧創作中,就讀花蓮中學時常看到的白燈塔,向南就楊牧曾任教的東華大學,西望奇萊山,可以說是楊牧一生最夢寐的地方。
楊牧曾任教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並引進全國首創的駐校作家常度,開啟東華文學創作風氣。東華校長趙涵㨗表示,楊牧是學校、花蓮和全臺灣的瑰寶,校方很積極籌備追思活動,已與知名雕塑家詹文魁聯繫,將塑一座楊牧老師的塑像,並在校內尋找一處楊牧任教時最愛駐足的地方,塑造成楊牧花園,預計明年中旬完成。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