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人社院舉辦《敘事政策架構與政策過程理論:臺灣的案例分析》教師新書分享座談會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04-14
SDG指標: SDGs04,SDGs11
魯炳炎教授與徐揮彥教授精彩的對談
魯炳炎教授與徐揮彥教授精彩的對談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3月29日於人社院特色空間舉辦「《敘事政策架構與政策過程理論:臺灣的案例分析》教師新書分享座談會」。本次活動邀請作者公行系魯炳炎教授進行新作分享,並與法律系徐揮彥教授進行精彩對話。

人社院前院長王鴻濬教授也親自蒞臨現場,使整個分享會格外的溫馨有情味
人社院前院長王鴻濬教授也親自蒞臨現場,使整個分享會格外的溫馨有情味

魯炳炎教授在東華服務至今已有21年的光景,活動一開始,公行系學生獻花致意,人社院前院長王鴻濬教授也親自蒞臨現場加持,使整個分享會格外的溫馨有情味。

魯教授曾當過國會助理、工商時報記者,有先實務後理論的學術養成背景,自2007年出版《公共政策行銷理論之研究:應然面與實然面的對話》開始,至2023年12月《敘事政策架構與政策過程理論:臺灣的案例分析》一書的完成,已陸續出版六本著作,共計100多萬字。魯教授長期關注國內重大政策議題,透過科學的理論、政策的分析與多面向的觀察,賦予政策階段理論和過程理論最新的時代意義,並對於政策科學的經驗研究,提供不同面向的啟發。

魯教授的新作所論乃就蘇花改、苗栗大埔徵地案、以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基於個人微觀、政策中觀、制度宏觀的層次,進行敘事框架、敘事類型、敘事策略的理論分析,希望達成「一體多面,多方審視」的學術目標。全書架構井然、目次縝密、分析論證合理可從,他一絲不苟的學術敬業態度,尤令人歎服有加。講述中曾引莎士比亞《亨利五世》的話:「不同方向射出去的箭,都射向同一個目標」來定位自己堅持的信念,並告訴我們:「不要追逐時代的潮流趨勢之法政議題」、「不要讓政府預算引導自己的研究」,在期刊掛帥的學術體制下,仍孜孜不倦地投入專書寫作,這分忠於自己的學術定力,何等不易啊!

人社院特別邀請法律學系徐揮彥教授,前來與魯炳炎教授進行對談,徐教授研究專長為國際人權法、國際經濟法、國際公法,長期關注國際人權標準的國內實踐,尤其是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一般受邀的對談者都是來提問請作者回答的,立基於深厚的交情與彼此的欣賞,有備而來的魯教授卻一反常態,頻頻出招,邀請徐教授回答他的再三探問,尤其是「死刑制度的憲政思考」。政策與法律的交互辯證就在此看似錯置的關係角色中碰撞開來,箇中的對比趣味,只有幸運的參與者,才能在現場感受到交鋒的驚喜。法律與政治密切相關,涉及國情、種族、文化、宗教…島嶼與世界交錯下來的經驗及知識,何等浩瀚無疆,而各有所長的知友,還可以藉此交會來彼此激勵督促,並預約催生下一部專著的誕生。

魯教授在新作中提到:「把事情做『好』,並不一定確保是在做『對』的事情,如果符合道德的『善政』,會影響到治理效能和效率的『善治』,則為政者要如何做出取捨,是一個大哉問?」這正是政治的難度與高度所在,難能可貴的是魯教授不以完成六本著作為滿足,還要繼續深耕下一本書,並以他心目中的好著作,即蕭高彥教授的《探索政治現代性:從馬基維利到嚴復》一書,與大家共勉之。

愛因斯坦說:「學術生涯迫使一個年輕人拿出科學成果,而只有堅強的人才能抗拒膚淺分析的誘惑」。〈總有大學老師靜等花開〉一文提到:「如果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觀念史,那麼,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學術史。學術影響人類是長期的,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今天這樣的主題與組合,使我們師生在此展望未來共同學習的路上,有了更多的珍惜、鞕策以及反思。


《➜English Version》

魯炳炎教授於座談會中首先分享書寫《敘事政策架構與政策過程理論 臺灣的案例分析》之心路歷程與相關著作
魯炳炎教授於座談會中首先分享書寫《敘事政策架構與政策過程理論 臺灣的案例分析》之心路歷程與相關著作
邀請法律學系徐揮彥教授,前來與魯炳炎教授進行座談,共同探討「環境正義-土地正義-程序正義」的課題
邀請法律學系徐揮彥教授,前來與魯炳炎教授進行座談,共同探討「環境正義-土地正義-程序正義」的課題
公行系學生前來獻花致意,活動現場溢滿溫馨感
公行系學生前來獻花致意,活動現場溢滿溫馨感
《敘事政策架構與政策過程理論 臺灣的案例分析》新書分享會,報名熱烈座無虛席
《敘事政策架構與政策過程理論 臺灣的案例分析》新書分享會,報名熱烈座無虛席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