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通識中心性平影展活動:《女性日常》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中心於3月14日舉辦性平影展暨映後講評活動,放映由7位芬蘭女性導演共同創作的電影《女性日常》(Force of Habit),並邀請講評人張志宏老師,以其電影工作者與諮商心理師的專業,在映後與同學們探討影片之中所反映的性別議題,以及當今社會中的女性困境。
「那個男人剛剛捏我的屁股,但我制止後,他與他的妻子、女兒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一家人和樂融融地吃飯。如果繼續大吼大叫,我大概會被這裡的人當成瘋子。」
公車上的惡意搭訕、餐廳裡的性騷擾、劇場中不必要的強暴戲碼、職場上的性騷擾與造謠、未經同意的觸碰、法院層出不窮的性侵事件,從通勤到工作的食衣住行上,那些未被鏡頭拍下的角落,這樣的故事仍在我們生活的一角反覆上演。
《女性日常》於2021年在臺上映,片中由六個不同的故事片段交錯拼湊,每一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或工作場合。本片由七名芬蘭女性導演共同執導,以寫實、深刻的鏡頭,以及劇情的日常感,營造出令人無助且不適的壓抑氛圍;他們並未幫助受侵擾的女性找到反擊或者應對方法,卻透過真實的呈現,帶給觀眾警醒與衝擊。
「為什麼她要在年會這種歡樂的場合講這種陳年往事?像我就沒有被騷擾過,大概是想以此吸引別人的注意吧。」
在這些案件之中,我們注意到加害者的行為不當,也為被害者感到忿忿不平,但最容易被忽略的往往是旁觀者的冷漠、甚至要求被害者當個「完美受害人」。在這部分,張志宏老師提出自己的觀察:無論在電影或現實中,旁觀者的狀態往往是漠視且不關心的,甚至有心人會對被害者的狀態妄自揣測,被害者也可能反過來受到指責;由於性騷擾案件的舉證困難,尤其在加害者社經地位高的時候,被害者就連說出受騷擾的經驗,都可能是一種風險。
「你被摸又不會少一塊肉。」是將大事化小的話術,表達被害者身旁的人不願正視被害者的感受,很可能下次事件再度發生時,當事人便不會再次發聲,事態將更趨嚴重。張志宏老師解釋,被害者被騷擾的當下可能因為恐懼或擔心被進一步侵害,而迷茫僵硬,沒有進一步的拒絕舉動,當他們有所反應或求助時便時隔已久,故被害者可能被指責其當下沒有做出拒絕的反應,但其實這是人類自我保護機制的正常運作,並非默許加害者的騷擾侵犯。
在影展最後,張志宏老師表示,很高興有眾多同學參與性平影展,受MeToo事件影響的人不論性別,很可能就發生在你我周遭。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真實感受、瞭解自己的定位,傾聽身邊人的故事並提供支持,社會才會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