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鬆動科系疆界,在跨域實驗場中找到方向-東華縱谷跨域書院從2025第二屆跨校不分系論壇啟航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6-18
SDG指標: SDGs04,SDGs11
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陳怡廷主任分享縱谷學程沿革
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陳怡廷主任分享縱谷學程沿革

2025年6月13日,來自全臺推動跨領域與不分系學程的教師、研究者、行政人員、高中端教師,以及大學生們,齊聚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TED演講廳,參與由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主辦的【第二屆跨領域及不分系跨校論壇】。論壇主題為「跨域實驗場~跨領域教育的設計與現場」,旨在分享各校的實踐經驗與反思視角,為臺灣跨領域教育描繪出一張新的跨區域、跨校際的合作藍圖。

論壇由四所不分系跨領域學士學程的大學: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中正大學紫荊不分系學程,以及首次受邀參與的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與會者除了一窺各校課程設計與制度規劃的異同,也見證東華縱谷在資源有限與挑戰重重的背景下,如何發展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跨域道路。

從實驗課堂到制度改革:四校對話的核心議題

四校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經營心得交流
四校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經營心得交流

開場由中山人科學程謝如梅主任致詞,指出「畢業後要做什麼?」這個社會最常對跨域與不分系學生提出的疑問,暴露出臺灣教育兩大結構性問題:其一是「學非所用」已成常態,培養自學力比職能更重要;其二是傳統專業如城堡般限制學生探索。呼籲:「打開城堡的城門,迎接跨域的無限可能。」由四校實務分享,揭示出不同校情的脈絡下「不分系」的多樣路徑與問題意識。

東華縱谷:從轉型挑戰中開出縱谷式的跨域路徑

作為本論壇東部唯一參與學程,東華縱谷跨域書院主任陳怡廷教授不諱言:在資源、制度與學風的挑戰下,縱谷的改革之路走得尤為艱辛。「我們的學生,多數比起其他校更偏向就業導向,也有些學生把不分系當作跳板。」然而,也因東華學生對自身學習現場的真實回饋,縱谷近年得以逐步推進一套漸進式改革策略,涵蓋以下幾個面向:

●制度重構與選課挑戰對應:在無法取得「選課優先權」背景下,縱谷反其道而行,策略性鼓勵學生錯位選課/修課,並教導學生如何透過學習計畫與溝通策略跨越加簽障礙。

●專題三階段設計:以家族專題(基礎培力)、空白課(跨域實驗)、畢業專題為軸,形成由做中學、學中探索、再回饋修正的迴圈學習設計。其中「空白課」允許學生自己規劃課程,展現縱谷深厚的教學信任與實驗性。

●導師群制度與共學支持:設立年級導師、家族導師與學長姐共學導師多元支持網絡,外系指導教師亦可獲得制度性津貼,鼓勵師資共同投入跨域指導。

●資源媒合與社會連結:結合花蓮縣政府「花蓮學計畫」(競爭型補助)與東部在地資源,導引學生實作專題、累積作品集,並轉化為進修或職場準備的敘事材料。

另外,陳怡廷主任也提到「我們希望縱谷學生能從想做、發現做不動、願意找方法,到動手做;讓作品說話,不用依賴科系或學校名稱來證明自己。」

當大學教育「鬆動」:四校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簽署合作宣言,推動跨域願景

論壇最後,與會老師指出,大學教育的競爭者已不再是「他校」,而是網路平台與AI。如何讓學生在這個去中心化、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方向,成為跨域學程的新命題。

四校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代表教師也一同起草並簽署《不分系學群教師合作宣言》:

「第二屆跨領域及不分系跨校論壇:跨域實驗場~跨領域教育的設計與現場」活動
「第二屆跨領域及不分系跨校論壇:跨域實驗場~跨領域教育的設計與現場」活動

「當今臺灣學生正面臨資訊爆炸、科技與社會快速變遷導致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所帶來學習行為與態度的轉變,我們認同「不分系學群」的核心精神:對於真實問題發掘與解決,進而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能對於學生帶來生涯適應與韌性提升的價值,將合作致力於校際多元交流、教學創新、跨域學術研究、宣導推廣、學習資源鏈結、議題導向人才培力。」

透過這份宣言,四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的校際連結將不止於這次論壇,而是成為日後持續合作與對話的起點。也是東華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踏出縱谷的第一步,也絕不止步。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