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讓科學發光!東華大學舉辦全國生科論文口說競賽東區初賽

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承辦之「2025年全國三分鐘生科論文口說競賽東區初賽」,於10月17日在理工三館階梯教室盛大舉行並圓滿落幕。本次活動由國科會生命科學推動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主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北區)、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南區)及國立東華大學理工學院(東區)協辦,參賽者需要在三分鐘內清楚、簡潔地向聽眾介紹其研究的內容和重要性,目的在於推廣生命科學研究的公共溝通與創新表達。
活動由理工學院副院長張瑞宜教授開場,向與會師生說明三分鐘生科論文口說競賽(3-Minute Thesis, 3-MT)的起源、比賽方式與評分規則,勉勵參賽同學們以簡潔且具說服力的方式表達研究核心,並鼓勵東區初賽獲獎學生踴躍參加將於11月29日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的全國總決賽,以展現科研實力與表達魅力。

本次比賽邀請四位具專業學術與科普背景的評審老師共同參與,包括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副主任李宜達教授、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林明德教授、海星高中資訊媒體組組長簡汎佐老師,以及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悠娟教授(東華大學科普推廣大師)。評審團針對參賽者的內容深度、投影片製作與表達能力進行專業評析,並給予學生實用且具啟發性的建議。
比賽依據「主題內容適當傳達(50%)」、「台風穩健與口條清晰(25%)」及「引起觀眾共鳴(25%)」三項指標進行評分。參賽學生以創新思維與清晰邏輯,在三分鐘內生動呈現研究精髓,展現新世代科研學子的創意與表達力。
經評審綜合評定,七位學生榮獲東區優勝代表,分別為:「腸道細菌失衡的肥胖魔咒」(游甯瀚)、「蘇力菌去活化提升番茄抗炭疽病真菌之研究」(林嘉盈)、「以丁基亞甲基苯酞調控腫瘤微環境強化胰臟癌免疫細胞治療策略」(江佳鴻)、「10奈米的距離-病毒與宿主之螢光棒傳情」(陳佩甄)、「利用微流道血栓晶片建立體外腦中風模型」(林劭詮)、「長夜漫漫,腸夜難眠」(林重佑),以及「NatB介導的N端乙醯化在脂質代謝中對Ino2-Ino4轉錄活化因子的調控」(鄭雯璟)。
其中,「最佳人氣獎」由觀眾票選出的東華大學生化暨分子醫學科學系傅詩宸老師指導的大三學生林重佑同學,以〈長夜漫漫,腸夜難眠〉一題最受矚目。他以生動的比喻與清晰的口條,說明帕金森症患者常伴隨失眠現象,並運用生物資訊分析結果顯示患者腸道菌群多樣性顯著下降,推論此現象可能與疾病進展有關。其研究成果為未來開發「菌相導向」的治療策略提供新方向,表現精采,贏得現場熱烈掌聲與評審一致肯定。
評審委員們皆肯定參賽選手多能以簡潔明確的語言傳達研究核心,展現生命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創新思維,同時建議同學們持續磨練口語表達與時間掌握,讓生科研究更具說服力與感染力,並鼓勵東區優勝同學代表出賽即將於11月29日舉行的全國總決賽,發揚東區學子的科研熱情與表達實力。未來將持續推動此活動,讓科學溝通成為青年學子的重要能力,並深化東區大學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