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通識大師典範講座:韓宜靜理事長談德國文化與社會現況

最後更新日期 : 2021-12-19
SDG指標: SDGs11,SDGs04,SDGs17
通識中心主任黃琡雅老師頒發感謝狀給韓宜靜老師
通識中心主任黃琡雅老師頒發感謝狀給韓宜靜老師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課程於12月13日邀請中德文化經濟協會榮譽理事長韓宜靜女士與同學分享「德國文化與社會現況」。韓老師從1974年留學德國時,就不斷地在各領域推動臺德友誼,例如介紹德臺傳統風俗、舉辦慶祝活動、在德推廣書法藝術及美食。曾在德國政府單位擔任翻譯,也曾在德國大學教中文。返臺後曾擔任德商公司顧問及輔仁大學開授德文課程,長達30年。為表彰韓老師在臺德文化交流貢獻,德國於2011年頒贈國家級「十字勳章」予韓老師,是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臺灣民眾,也是首位獲贈的女性。

通識大師典範講座:韓宜靜理事長來東華談德國文化與社會現況海報。
通識大師典範講座:韓宜靜理事長來東華談德國文化與社會現況海報。

講座開始前,張伯浩老師致辭介紹嘉賓:「今天讓我想起念大一時,曾上過一年德文課,那時可用德文唱歌,學德文非常愉快。但到現在發現很多德文的語法還是搞不清楚,尤其是陽性、中性及陰性。除了語言,提到德國會聯想到古典音樂,如巴赫與貝多芬等作曲家,另外還有哲學,如黑格爾、叔本華及哈伯馬斯等,文學領域就不能不提席勒、歌德及海涅等作家。但德國文化與社會現況,可能還不太瞭解,今天韓宜靜榮譽理事長可讓大家深入認識德國文化與社會。」

首先,韓老師介紹德國概況,橫跨不同面向,包括面積、行政區劃、人口結構、歷史、政治制度、經濟、教育與藝術的發展。其中,有關納粹統治德國與第二戰時期(1933 - 1945)的黑暗歷史,韓老師分享她的觀察:「德國人現仍認為希特勒統治是國家歷史上的悲劇,甚至對此感到羞恥。德國朋友來臺灣被詢問『你是哪國人?』,多臺灣人對德國印象與『希特勒』有關。但德國教育並不抹掉納粹的歷史,反而透過正面方式讓年輕人對歷史有深入、正確的認識,希望不讓悲劇再度發生。」德國人能認真面對歷史的態度令人敬佩。另外,德國的教育,韓老師認為值得學習,例如德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不以紙筆考試作為主要評量方式,反而強調學生的思辨能力、辯證性思考、課堂提問及師生互動。德國學生平常聊天的話題都相當深刻,有意識追尋資訊來源,反覆求證,可見從小就培養起理性思考與科學精神,而此係臺灣學生有待補足之處。

接下來,介紹德國文化亮點,包括德國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習俗、禮儀及語言等面向。教育方面,德國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沒人看手機,如有同學看手機,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在德國,如果想要轉學相當容易,念技術學校學生完全可以申請轉入學術導向的大學,不像臺灣要舉辦「轉學考」。至於社交禮儀,德國人認為有力地握手才代表有誠意,常常會送麵包和鹽給新鄰居,因為麵包和鹽在德國文化裡代表「穩定」。至於語言,韓老師表示:「德文是個很有挑戰性的語言,非常有利於訓練邏輯性思考與縝密的思維,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德國能生產那麼多偉大理工人才,使得德國工業、技術發展常領先全世界。」

講座尾聲在場同學向韓老師提問,有同學問道:「德國人大部分高中畢業不直接念大學,而就讀技術學院或直接就業,日後要進大學是否很困難?」韓老師回答:「德國高等教育申請入學相當容易,轉學也很簡單,大學主要看申請者學習歷程與態度,而非學習成績單。還有一點我覺得很棒:德國人沒有『名牌』、『名校』概念,學校品質都差不多,沒必要追求『名校』。」另有同學提問,德國人認為臺灣學生話題單純、幼稚,那德國學生都在談什麼?韓老師認為,德國學生話題相當廣泛,包括生活的不同面向,也會談社會、政治議題,學生問題獲得回答後,還會繼續探討下去,非常主動,這點臺灣學生有特加強。最後,通識中心主任黃琡雅老師頒發感謝狀給韓宜靜老師,講座圓滿結束。


《English Version》

通識中心主任黃琡雅老師、韓宜靜老師與張伯浩老師合影留念(從左至右)。
通識中心主任黃琡雅老師、韓宜靜老師與張伯浩老師合影留念(從左至右)。
韓宜靜老師結合親身經驗與觀察來談德國文化亮點。
韓宜靜老師結合親身經驗與觀察來談德國文化亮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