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縱谷學講座」:我如何兼顧事業發展與靈性關懷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5-22
SDG指標: SDGs03,SDGs04,SDGs11
洄瀾學院院長陳復教授相贈楊允良先生手寫書法「允良」二字
洄瀾學院院長陳復教授相贈楊允良先生手寫書法「允良」二字

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縱谷跨域書院於5月3日邀請到自己系內學生家長楊允良先生蒞臨東華,與同學們分享自己平日在擔任公司的老闆和乩身間,兩個截然不同身份下如何獲得平衡,從中探索其中有趣與稀奇的事情。「我從小不停搬家,國小就換了四間小學。」楊允良先生表示自己在一個「遊牧民族」式的家庭成長,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在國小時到處搬家,國小二年級就換了四個小學,從臺中沙鹿、清水,換到臺北,最後從臺北再到彰化,這樣的不斷遷徙使當時年幼的自己,儘管有著很強的環境適應力但其實是在破壞著成長中的安定靈魂。最終到了彰化,終於感覺落葉歸根,彷彿一切將要靜止從新開始,但在搬家第三天後,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也影響了往後的人生。

東華大學「縱谷學講座」:我如何兼顧事業發展與靈性關懷海報
東華大學「縱谷學講座」:我如何兼顧事業發展與靈性關懷海報

「在我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我的人生第一個靈性轉變就此發生。」那天晚上因為一起鄰居的竊盜案,大家都大聲地追逐,這件事情受到的驚嚇深植在當時仍是小孩的楊允良先生身上,從此開始了為期九年的不安定的靈魂。他分享到,在每天睡前都會有「嚇到」的感覺,一直到十七歲第一次有如同「靈魂出竅」的經驗,但當時的他對此完全不相信,直到透過好幾次的實驗,才去面對這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但這樣的能力在十八歲那年因為家人和阿嬤祈求而被掩蓋,再也沒有遇見靈魂出竅的狀況。

十八歲到三十五歲的楊允良先生過著平凡與安定的生活,以為會一直這樣走過接下來的人生。沒想到在三十五當起製造業的老闆後,一切又開始轉變,楊允良先生殊不知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的階段又會開始與靈性的世界重新連結。「三十八歲那年,我得了恐慌症,但並不知道恐慌症從何而來,也有許多無法解釋的狀況發生。」受盡了身體之苦,楊允良先生儘管不願意去相信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神力」,但因為無法忍受而開始四處求神問卜,什麼都做了就是不見好轉,直到有天在「貴人」的引薦之下,楊允良先生遇到了開啟神職之路的第一個老師,引領其其走進傳統的道教。在這之前,楊允良先生的人生本來就沒有非常堅定的一種信仰,但因為當時的自己實在無計可施,因此走上神職的路。

癸巳年(2013)臘月(12月)的那一次儀式,對楊允良先生來說是永遠忘不了的記憶,那時的他已不再害怕,雖然還是不太相信,但還是以好奇與尊重的心態面對著這一切。在宗教儀式中,一股熱氣從心臟進來,當下是平靜的在體驗祂,但突然間祂就站起來而且開始走路了,身體不是聽自己的使喚,這場儀式打破了自己的慣性思想,一直以來不相信的東西反覆在腦海中迴盪,從那天開始,他選擇相信與尊重這件事情的自然發生,並樂於助人。儘管他承諾擔任神職,更承諾著仍然要保持家庭第一,工作第二,神明第三,而楊允良先生說,他後來就逐漸樂在其中。

最後,楊允良先生幽默地說,有時候會享受著「當乩身的優越感」,感覺自己好像很特殊,但在迷信與相信間,人始終要找到平衡,不能一昧的只是相信「老師」,更要認真面對人生,畢竟「天助自助者」。「人生或許不能改命,但可以改運。」楊允良先生最後和同學們分享到,要接受與相信自己,最終的仍要願意改變自己,神明與宗教只是加成的幫助,而不能一味依靠,人只有願意奮鬥,才能相信每一個結果都會是最好的安排。這場講座在楊允良先生幽默風趣的話語中與縱谷跨域書院的同學們積極的好奇發問中劃下句點。

在演講的最後,洄瀾學院院長兼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陳復教授,相贈楊允良先生手寫書法「允良」二字,並回應說:「通過楊先生精彩的演講,更讓我們知道人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迷信,更不能『迷不信』,人始終都要在科學與靈性間找到平衡的對話。」「縱谷學講座」透過一系列高品質的講座,讓東華師生了解不同領域最前沿的學術發展趨勢與跨領域的可能,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演講主題涵蓋各種不同的學科領域與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於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等,會邀請國內各行各業具傑出成就的專家學者來演講,今天楊允良先生的演講正就是這種講座宗旨的展現。


➜《English Version》
楊允良先生表示,人始終要找到平衡,更要認真面對人生,畢竟「天助自助者」
楊允良先生表示,人始終要找到平衡,更要認真面對人生,畢竟「天助自助者」
楊允良先生分享,要接受與相信自己,人只有願意奮鬥,才能相信每一個結果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楊允良先生分享,要接受與相信自己,人只有願意奮鬥,才能相信每一個結果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