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藝創系張芷軒「記憶的孔隙」在吉安好客藝術村展出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5-23
SDG指標: SDGs04,SDGs08,SDGs11
觀眾穿梭於空間作品,感受時間的消逝與堆疊
觀眾穿梭於空間作品,感受時間的消逝與堆疊

國立東華大學藝創系張芷軒於吉安好客藝術村舉辦陶藝創作個展,展出花蓮生活期間的自我生命反思;展場劃分六個空間,結合實體空間與線上社群平台,共同呈現陶瓷作品背後寧靜堆疊的生命痕跡。

創作者於展場交流創作想法,與觀眾展開近距離對話
創作者於展場交流創作想法,與觀眾展開近距離對話

展場入口以多達七百個陶瓷圓圈吊掛形成陶瓷簾幕,迴盪在空間中的碰撞聲衝擊著觀眾的耳膜,《正在活著/正在死亡》作品隨風晃動撞擊,「聲音很清脆、很舒服,聽一整天都不會膩」、「圓圈吊掛像是弦上的音符跳動,伴隨撞擊聲很有畫面」。

展示於陶瓷簾幕環繞的空間,《記憶的孔隙之二》作品呈現夜晚摘下眼鏡、視力模糊下所見的光點排列,與許多受近視困擾的觀眾產生共鳴。有人對於摘下眼鏡感到缺乏安全感,有人卻因視力模糊而感到更自在。也有觀眾回饋在看不清楚的情況下,存在感是「因為把吵雜的事物排除在視力之外,反而讓世界安靜下來」。

本次展出作品上的色彩皆為創作者親自採集自大自然的天然色,觀眾停留最久的空間便是在花蓮土試片排列的壽豐地圖前。《土地躁動》作品透過長時間的材料實驗,讓平常不容易被注意的土地色彩在地圖上緩緩浮現,隨著實驗過程的操作勞動找尋泥土色彩,也拾回創作者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足跡,逐漸拼湊回已逝的時間碎片。

泥土展示區近距離觸碰感受材料質感,也可使用泥土調製的顏料體驗繪畫
泥土展示區近距離觸碰感受材料質感,也可使用泥土調製的顏料體驗繪畫

展場展出於花蓮不同地區採集的泥土原料,觀眾可直接觸摸感受不同材料的觸感,另外也將採集回的泥土調製成顏料,讓觀眾參與這段與土地的對話,在畫布上留下自己調製的顏色。日前參與體驗的觀眾對此感到很新奇,「原來不同地方的泥土顏色差這麼多」、「真的是可以混和調色的顏料」。

展場最後一個空間則回到私密對話發生的茶桌上,每週五、六、日下午舉辦茶會活動,隨著展場導覽與喫茶聊天過程,展開創作者與觀眾的近距離對話。展覽至今已舉行三場次茶會活動,參與者包含大學生、老師、陶藝愛好者等,隨著參與對象不同,展開各自不同的對話內容與飲茶體驗。

展場茶會活動與觀眾打開另一段私密對話
展場茶會活動與觀眾打開另一段私密對話

展覽結合線上社群平台同步展出,呈現作品背後的創作思考和觀察紀錄。有觀眾回饋記錄的文字內容「像是霧與光裡面的水分子和空氣切片」,可以看見創作者在作品背後凝視自身的陶藝操作過程。歡迎觀眾在觀看之後直接留言或私訊線上展的帳號,與創作者打開另一段私密對話。

本次張芷軒「記憶的孔隙」陶藝展展出至5月27日止,歡迎花蓮鄉親走進吉安好客藝術村,創作者在現場已泡好一杯茶等你。


➜《English Version》
「記憶的孔隙」-打開那一段(已逝的)私密對話張芷軒陶藝創作個展
展期:112.5.6(六)-112.5.27(六) 時間:9:00-16:00(每週一休館) 地點:吉安好客藝術村(花蓮縣吉安鄉中山路三段477號) 開幕:112.5.6(六)14:00 新聞聯絡人:張芷軒 連絡電話:0912-191440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