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通識教育講座:「如何成功搞砸每一件事-臺灣記憶的單行道」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5-24
SDG指標: SDGs04,SDGs11
林副校長頒發感謝狀
林副校長頒發感謝狀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5月16日舉辦111-2通識教育專題講座「如何成功搞砸每一件事-臺灣記憶的單行道」,邀請到《國際橋牌社》影集汪怡昕製作人蒞臨主講。汪怡昕製作人畢業於世新三專部電影科技術組,創作範圍囊括文字、攝影、編劇,除了導演、攝影師、製作人等職位外,更創立馬克吐溫國際影像有限公司,有著斜槓身分。此場講座要與大家分享的不是功成名就的方法,而是關於「挫折」的歷練。

汪怡昕導演與學生分享製作心路歷程
汪怡昕導演與學生分享製作心路歷程

林信鋒副校長開場致詞表示:「今天講者汪怡昕製作人,汪大導演是電影科班出生,不但懂攝影、懂文字、懂創作,也是知名影集《國際橋牌社》的製作人,在相關領域有許多成就。講題『成功搞砸每一件事』是汪導的謙虛,或許可以解釋成他對每一部作品都不夠滿意,會不斷在創作中進步,之後汪導也有新的劇作會上映,相信同學們能從講座中得到很多收穫。」

汪怡昕製作人首先詢問同學想聽什麼樣的內容,有同學回答想了解關於標題所提到的單行道、有人想聽講師分享面對搞砸的看法,也有同學想知道關於搞砸的內幕。蒐集完同學意見後,汪製作人先簡單的答道:「就我自身的經驗來看,最後我們做到的事情,和當初我們立志要做到的事,常常一點關係都沒有。能留到最後的人,通常是苟延殘喘地撐下去的,而非一開始就抱有熱血與遠大目標的那些人。」汪製作人出生顯赫的世家,小時候過著優越的生活,考上成功高中,投入校刊社,不久後卻遭遇家中破產,自己也因為太瘋社團沒考好大學,最後進到工地工作一段時間,才又往電影科班前進。

汪製作人分享,自己總是在每個人生的轉折中做出較不順遂的選擇,如果高中時好好讀書,就會順利的考上大學,過著還算成功的生活,而如果繼續做工地,現在可能已經賺了很多錢,不會站在這裡。但這些也成為汪製作人人生中很重要的經歷。讀電影過程中,講者從應徵片場助理,一步步做到副導。汪製作人分享,片場就是江湖,有許多眉角要注意,也有很多像是師徒制的潛規則。之後當兵服役,於馬祖經歷一段十分刻苦生活,卻也得到《國際橋牌社2》的創作養分。

汪製作人說:「分享到這個階段,你們會發現,在這段時間中,沒有一件事情是我抱著遠大的理想去做的,在進入職場的前三至五年能不能穩定下來,熬過最枯燥的時期,會成為自己將來往什麼方向發展的決定性關鍵。」講者分享,大部分的產業都會有很基層的工作要處理,雖然多數人不喜歡談這段經驗,但事實上,這樣的訓練卻是必須的,也是讓自己在未來能持續往上精進的重要歷練。當兵生活結束後,汪製作人到電視臺工作,參與一段外景節目「狂飆」毫無限制的階段,做了許多熱血的計畫。之後,創立天行見股份有限公司,做營利為主的空中視覺服務,經營一陣子,開始想要做一些特別的事,即使歷史、政治主題在臺灣市場不大。但講者認為,在真正發光發熱之前,必須經歷過一段一步一腳印的日子,所以製作《國際橋牌社》系列影集,即使在上架時遭遇許多困難,最後成功造成一股風潮,達到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成果。

「不要想當個成功的人」是汪製作人在經歷這段路後,所得出的知識結晶,講者與同學分享,當人面臨選擇,很多時候,那條看起來會失敗的路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也可能在做了多次抉擇後,人生都還是會走到差不多的道路上,所以在同學面對焦慮時,或許可以先拋開擔憂,只需要記得在選擇之後認真努力的做,就有機會達到好的結果。

與會師長與講者學生合影
與會師長與講者學生合影

提問部分,關於作品中的影射該如何拿捏,汪製作人分享,劇組在計畫時,確實有編列法律預算,但實際上在許多發展較完全的國家,已經鮮少有戲劇牽涉到法律問題,而且紀錄片與戲劇是不一樣的,所以雖然在製作作品時會先做出一些規劃,但面對受眾,製作方最希望是能達到拋磚引玉效果,讓臺灣有更多政治劇出現。談到虛實交織的程度,汪製作人分享,很多部分是道具面還不夠純熟,需要有夠多相關故事的拍攝需求,才能支撐起維護、製作這些道具的產業,而技術方面,則是臺灣的影視產業應該需要受到更踏實的訓練。

之後,關於希望觀眾用什麼樣的視角看待劇集?汪製作人回答,希望能透過好看的戲劇,引起年輕人對相關主題的興趣,參考韓國的行銷方法,勾起Google潮,希望能讓大家自行尋找架空人物與現實人物的對照。現場老師也回饋,接觸這幾部作品讓自己啟動回憶機制,並成為對下一代述說故事的管道。最後,汪怡昕製作人分享,需要有多位導演、作品出現,一同推動業界架構的改變,才能真正影響臺灣影視界現況,提供能使人無所畏懼從事創作之場域。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