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科技與文化交融的文化創新故宮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6-07
SDG指標: SDGs11,SDGs04,SDGs08,SDGs09
張伯浩教授頒發感謝狀並合影留念
張伯浩教授頒發感謝狀並合影留念

國立東華大學「111-2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5月29日舉辦「科技與文化交融的文化創新故宮」講座,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文創行銷處林國平處長到場分享。在疫情的衝擊下,雖然遊覽人數減少,但故宮的電商平台銷售量出現成長,並持續朝文創、新創等方面,做出跨界發展。理工出生的林處長以故宮結合科技與文化的行銷經驗,與大家分享和新世代息息相關的文化創新議題。

張伯浩教授開場致詞表示:「今天邀請到的演講者來自故宮,可能有些同學對故宮博物院的中國傳統文物沒有興趣,不過,此次講師帶來的主題不只是關於故宮的古物,而是橫跨藝創系、華文系,甚至是理工學院的主題,著重於科技與文化交融的文化創新,會探討數位、文創、行銷等方面的故宮經營方法,相信與所有科系的同學都能有所連結。」

林國平處長與學生分享文創故宮
林國平處長與學生分享文創故宮

林國平處長首先分享:「這次的講座主題主要是談故宮『做生意』的部分,囊括數位行銷、社群經營、跨界合作、文創品牌等內容。」關於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其於1925年在北京紫禁城成立,因戰亂遷移,所幸起初有簽訂清楚的合約,所以在一次次的遷移後,仍好好的典藏世界第一流的華夏文化瑰寶。林處長在簡報上展示故宮多次的外觀變化,讓大家看見故宮歷經多年的樣貌。也分享因為牽涉到多樣文物,有多種可能經營方式,所以常更換院長,造成組織架構的改變。

接著,林處長談到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潮的改變,從2008年馬總統上任後,故宮的參觀人潮逐年上升,到2014年達到高標,也曾因此出現公共接待空間不足的問題。而2015年後,因為中國大陸團客減少,參觀人次逐年下滑。2020更因疫情爆發,使觀光人潮下降80%,從資料中看出參觀人潮常會在意想不到情況下,受到多樣因素影響,這亦經營數位領域會如此重要的原因。

林處長接著分享故宮近年開啟的數位典藏計畫,包含文物照片、3D立體文物攝影等電子資料的建設,共有20幾個資料庫,才能將文物的資料收錄仔細。林處長也分享,故宮在每年都會產出電影、紀錄片、動畫等作品,雖然起初在製作時也有些迷惘,但幾年後,故宮因此在藝術、影片等方面陸續得到獎項與鼓勵,所以也就繼續傳承這業務。

接著,談到互動式裝置的設計,林處長分享:「你們有沒有幻想過把翠玉白菜拿在手上是什麼感覺?不用說你們,連我都曾想過如果能拿著文物把玩,或是不小心摔碎了文物,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因為能以參觀者的心態換位思考,故宮結合科技的力量,製作出許多有趣的互動式裝置。除互動外,也曾結合展品作出身歷其境的藝術展、VR藝術體驗展、重現古物的新媒體藝術展與紀錄片。

講座尾聲,林處長與大家分享故宮博物院營業收入,說明現今故宮門票、館內收入與線上收入的占比仍不一定,但仍會盡力雙向發展。最後,林處長分享故宮在圖像授權、影音授權、合作開發、品牌授權、出版授權、委託承銷部分等部分的經營,舉了「朕,知道了」紙膠帶的行銷成功案例,與「行李封條」上似乎不太妥當的文字轉譯,和多項跨界合作的商品為例,說明在產品化、文物本體、各項設計與合作模式間的平衡仍在拿捏。

「在現代社會下,博物館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逐漸轉變,如何透過數位結合藝術創造、文創設計等方法,讓大家能身歷其境的欣賞古物,打開不同的行銷道路,是故宮正在努力邁向的目標。」林國平處長以此句話作為結語,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跨界多領域的講座。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