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舉辦「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成果豐碩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07-20
SDG指標: SDGs04,SDGs11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大合照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大合照

2019年上路的「108課綱」意在藉由更多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厚植學子的素養,提升其獨立思考、價值判斷與創新應變能力。據此,傳統的教學及評量模式顯然已不再適用。故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與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國立東華大學教務處於7月14-15日再次合作舉辦「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

經過去年辦理經驗,本次工作坊仍由歷史系李道緝主任率領系上師長一同籌劃7堂紮實的系列課程,希冀藉由東華歷史系自身豐碩的實務課程經驗,不僅能與第一線國、高中教師分享交流歷史學科的教學及評量方法,也借此機會強化大學端與高中端的選才育才連結。本次活動有近40名來自全臺各地高中歷史教師共襄盛舉。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塔樓導覽合照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塔樓導覽合照

工作坊的第一堂課於14日熱鬧展開。由歷史系許育銘老師作為開路先鋒,分享日本高教中的「歷史新聞」寫作,此項實作並不常見於我國常規的歷史教學,其核心是透過讓學生化身記者,試找一段感興趣之歷史並嘗試將其製作成一份新聞文稿,對與會的高中教師們可說是別開生面,原來「歷史」也能像「新聞」一樣生動且具時效性。育銘老師也分享「歷史新聞」課程若實施於高中課程中,可以著重於企劃書撰寫以及時程表的安排,不但讓學生培養撰稿能力,透過報告瞭解到時間安排的重要性,給予教師們課程設計時有所本。

而接棒的李道緝老師則是以生活時事作為開頭,點出因為少子化、網路發展和社會對於人文科系的不理解,導致現在普羅大眾認為相關科系無用。但李道緝老師給予教師不同思考方向,讓歷史教育的課程內容不局限於文本之上,而可改用「影像」作為載體,來設計名為「影視史學」之課程。影像是一種透過大量圖像快速堆疊起來的表現形式,透過將需要的畫面進行編排則可使用影像將信息傳遞給觀眾,然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影像已經能夠輕易地被修改,並且改變其中含意,因此存在「一個畫面,各自表述」之狀況。此課程能讓學生透過電影或影片分析,解讀其背後含意,讓學生在短影音充斥的當代中也能從影音中學習判斷思考之能力。

接下來則由陳進金老師以己身豐富的口述歷史經驗,分享製作口述歷史的甘苦談,進金老師說「口述歷史就是有意義的聊天」,透過調查受訪者歷史背景、設計訪綱、訪談實作、事後整稿等作業,能夠從過程中瞭解受訪者背後的歷史故事,同時間又能學習到溝通的技術,是入門門檻最低的實作課程,對於學生來說,又能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還透過課堂學生的報告,分享在訪綱的製作、訪問的訣竅和整稿時的注意事項,和與會教師交流如何使用此方法增進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期望學生能透過「口述歷史」的課程,從活歷史中發掘溝通及文字整理之能力。(最終目標是能夠從受訪者家裡抱走一顆西瓜)

而晚上則由潘宗億老師分享「歷史漫畫」的探究與實作經驗。潘宗億老師談到現在的歷史教學與過去以教師本位的課程方式已然不同,為因應趨勢宗億老師透過各式媒介,如歷史遊戲、歷史小說、歷史漫畫、歷史戲劇等課程,並以此作為經驗向高中老師分享如何透過漫畫作為教材,設計一套課程供學生使用。建議國、高中教師們透過「漫畫」之課程設計較宜,以探究做為主,實作為輔。詳細說明了漫畫(圖像)是如何成為歷史學研究的目標之一,課程中宗億老師透過《鼠族》漫畫分享如何透過歷史漫畫設計課程,同時分享海量的書籍給予教師參考,並結合自身「歷史記憶」之專業給予教師們於課程設計上多元方向取經。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之家族史上課過程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之家族史上課過程

第二天課程,先是陳鴻圖老師以「家族史之書寫與評量」為題,分享族譜製作的各項竅門,進而得以推動學生瞭解自己是誰、家族從何而來,加深對自我與腳下土地的認識及情感連結,此項實作課程不但能夠加深學生與其家族之間的關係,更能留下重要的歷史紀錄。鴻圖老師透過課堂學生之報告,讓教師透過兩份不同樣貌之作業進行評論,過程中教師對於課程報告的評量方式各有不同見解,家族史的報告應該著重過程還是結果抑或是記錄生命的過程?則是鴻圖老師留給教師們的作業。

接下來本系新任教授金蕙涵老師向第一線教師,透過自身考古學和歷史學結合之專業,分享「歷史文物的研究與評量」。蕙涵老師從定義歷史文物開始,依序向教師介紹如何透過5W1H的歷史解讀,不同的分析方式以及報告取向,讓教師能夠有方法可以操作。同時介紹多樣且豐富的相關網站和資源,讓教師們能夠取用並且發展各式各樣多元的教案,還建議教師能夠讓學生自行收集家族中重要的歷史文物或史料並嘗試以開放圖書館的概念進行教案設計。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之田野實察合照
「後山學堂:歷史探究、實作與評量工作坊」之田野實察合照

下午由臺灣文化學系的潘繼道老師帶領與會教師們一路向北,進行「田野實察與問題發掘」。由繼道老師帶領的教師們依序前往七腳川事件紀念碑、吉野神社遺址、慶修院進行田野實查演練,透過土地上族群們的互動、三地歷史建築的歷史價值和故事,搭配潘繼道老師生動活潑的導覽解說,不僅能讓教師們更加理解實作的方法也為工作坊「如何將歷史學識結合探究實作」做出最佳實證。

為期2天的工作坊雖不長,但東華歷史系專業的教授嘗試在有限時間,透過舉辦一堂又一堂的課程,期許能夠作為國、高中端教師背後的助力,讓教師能夠大膽的嘗試、大膽的做。雖說因為經費的縮減導致課程時間減少,很多討論的時間被犧牲,研習營仍然相當的熱鬧,透過一系列的課程交流分享,希冀不僅促進與會師長思索歷史課程發展的可能性,並且能真正打破界線藩籬,讓「後山日先照」,一同於教學的道路上攜手共進。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