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落實USR 開啟光電建置科學對話

最後更新日期 : 2023-12-27
全球正在經歷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各國領袖紛紛於11至12月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中,宣示世界對抗升溫的必要行動,將於2030年再把再生能源的裝置量提高為目前的3倍。

反觀臺灣,政府已宣示2050淨零的目標,並規畫淨零路徑的各種工作。其中,將光電裝置容量從目前10GW左右,提高到2050年的40至80GW。過去幾年,大小光電場逐漸在地景裡冒出來,是否危及動植物的生存、是否造成鄰近居住環境的溫度、光線及降雨的改變、是否造成地景美質的破壞等疑慮,已成為臺灣能源轉型路徑上必須被儘快解答的問題。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暨海洋學院2020年成立「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中心成員由動植物生態、微氣象、環境經濟及環境治理等領域的教授和研究員組成。中心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在當前全球環境變遷格局及未來的變遷情境下,針對臺灣重要的社會生態系統進行跨領域的系統韌性研究。藉由嚴謹科學研究,提供社會針對特定問題「基於科學的」對話基礎,期能促進良善治理並進而解決問題。

基於這樣的使命,中心成員鎖定目前地面型光電的社會、經濟、以及生態衝擊問題,將規畫作為短中期的研究重點。至今,該中心已獲得兩個大型的國科會整合計畫,針對花蓮的地面型光電進行跨領域研究工作。

東華大學表示,在國科會計畫框架下,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進一步與在地光電業者簽訂合作協議。利用實際運作中的地面型光電場,中心成員設計嚴謹的生態及微氣象研究方法,以監測光電場對地景尺度的動植物多樣性、以及對二氧化碳、能量、和水文收支的影響。在社會經濟與治理面向,中心研究人員則在鳳林鎮各社區進行廣泛且深入的質性及量化研究工作。

由於其前瞻性的研究取向,東華大學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也逐漸受到關注。就以在光電場設置的通量觀測站為例,由於其已為全世界極為先驅的研究,目前已吸引包括德國明斯特大學師生等學術單位至樣區參訪,為未來的合作研究進行討論交流。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