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災後應變到在地復甦東華大學用堅韌的精神 為校園永續發展譜寫珍貴紀錄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03-03
坐落於臺灣花東縱谷,擁有豐富天然資源與優美景色的東華大學,同時也是具有國際視野與開放校風的綜合型學術殿堂。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花蓮大地震,重創校舍以及珍貴的學習資源,全體師生在災難中展現出極強韌的團結精神。九個月後的今日,雖然重建工作還在持續,我們看見了東華大學的蛻變與重生的生命力。
複合式火災 研究心血付之一炬
時間回到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是從921地震後25年來最強烈的有感地震。地震導致花蓮市區多處災情,包括兩棟大樓傾斜坍塌。位於臺灣東部的東華大學也遭受建校以來最大的危機,不僅殃及圖書館與學生宿舍近1,700個床位受損,最嚴重的莫過於理工一館D棟延燒。
於1996年落成的理工一館是東華大學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當時劇烈的地震導致其中D棟引發複合型火災。由於實驗室存放大量化學用品,包含燃燒時不能單純以水撲滅的禁水性化學物質,加上當下花蓮地區缺乏適用的化學消防設備,導致第一時間無法立刻控制火勢,延燒20小時。師生長年累積的研究心血以及器材全都付之一炬,D棟整體建築結構全毀並禁止進入。
危急時刻展現成熟理性
沒有預警,無前例可循,各種問題接踵而至,考驗東華大學緊急應變的能力。
「我們在4月緊急召開兩次『校長有約』會議,並設計問卷發放給學生填寫。」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回想,當時學校硬體軟體受損,盤點受災情況與安排臨時措施等工作不勝枚舉,學生則是意見分歧,兩方爭論不休,一派希望繼續採用實體上課,一派贊成遠距視訊教學。
為讓最多數的學生能參與決策,採用最快速的網路問卷給予學生表達想法。統計的結果過半數學生希望遠距上課,決定方向之後「一萬多位學生就沒有再講一句話,配合多數決議。」讓徐輝明感到欣慰的是,平時學生總是勇於捍衛自己的意見,但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大家表現得理性且成熟。而學校也應許對學生的承諾,傾全力於復原工作讓學生可以儘快回歸正常。
自發生地震之後,東華大學沒有停課,沒有撤離,全校師生選擇沉穩地面對災後建設。教室無法使用就遠距授課,無處實驗就去借實驗室,研究資料歸零那麼重新再來,可以恢復的設施會請相關單位儘快修復,每位教職員工跟學生都盡自己能力,上下一心,至9月新學期時全校已幾乎能夠正常上課,復原速度之快,讓許多專家也不敢相信,特地前來視察。
複合式火災 研究心血付之一炬
時間回到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是從921地震後25年來最強烈的有感地震。地震導致花蓮市區多處災情,包括兩棟大樓傾斜坍塌。位於臺灣東部的東華大學也遭受建校以來最大的危機,不僅殃及圖書館與學生宿舍近1,700個床位受損,最嚴重的莫過於理工一館D棟延燒。
於1996年落成的理工一館是東華大學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當時劇烈的地震導致其中D棟引發複合型火災。由於實驗室存放大量化學用品,包含燃燒時不能單純以水撲滅的禁水性化學物質,加上當下花蓮地區缺乏適用的化學消防設備,導致第一時間無法立刻控制火勢,延燒20小時。師生長年累積的研究心血以及器材全都付之一炬,D棟整體建築結構全毀並禁止進入。
危急時刻展現成熟理性
沒有預警,無前例可循,各種問題接踵而至,考驗東華大學緊急應變的能力。
「我們在4月緊急召開兩次『校長有約』會議,並設計問卷發放給學生填寫。」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回想,當時學校硬體軟體受損,盤點受災情況與安排臨時措施等工作不勝枚舉,學生則是意見分歧,兩方爭論不休,一派希望繼續採用實體上課,一派贊成遠距視訊教學。
為讓最多數的學生能參與決策,採用最快速的網路問卷給予學生表達想法。統計的結果過半數學生希望遠距上課,決定方向之後「一萬多位學生就沒有再講一句話,配合多數決議。」讓徐輝明感到欣慰的是,平時學生總是勇於捍衛自己的意見,但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大家表現得理性且成熟。而學校也應許對學生的承諾,傾全力於復原工作讓學生可以儘快回歸正常。
自發生地震之後,東華大學沒有停課,沒有撤離,全校師生選擇沉穩地面對災後建設。教室無法使用就遠距授課,無處實驗就去借實驗室,研究資料歸零那麼重新再來,可以恢復的設施會請相關單位儘快修復,每位教職員工跟學生都盡自己能力,上下一心,至9月新學期時全校已幾乎能夠正常上課,復原速度之快,讓許多專家也不敢相信,特地前來視察。
資料來源:
遠見雜誌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