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附小教學觀摩 展現素養導向課程力.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10-18
國立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於114年10月16日舉辦教學觀摩活動,展現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與跨領域教學特色。本次活動聚焦於「探究與表達」的學習主軸,由黃巧如老師示範六年級數學課程〈數量關係/堆疊問題〉及徐于晶老師帶領五年級學生進行國語課〈漫遊花東〉。兩位教師分別以生活化的數學情境與多感官的語文學習策略,展現學生主動探究、合作討論與創意思考的學習歷程。
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於致詞中表示,東華附小與本校長期合作,共同致力於「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場域發展。透過觀摩優質教師課堂,讓師資生在現場學習中體會課程設計與教學思維的核心價值,進而培養專業的教育實踐力。
數學課程:從生活堆疊情境培養規律推理力
黃巧如老師的六年級數學課以「堆疊問題」為主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與歸納,理解數量關係中的規律與變化。課堂以「園遊會整理環保杯」的生活情境開場,讓學生思考堆疊高度的變化規律,進而推導出堆疊總高度的公式。在活動設計上,黃老師以異質分組方式促進合作學習,學生分工為主持人、記錄員、場控與檢核員,透過討論、推理與舉例說明,逐步建立從「加法累加」轉化為「乘法表徵」的數學思維。教師並透過引導式提問與生活應用延伸,讓學生理解數學符號與日常經驗之間的關聯,達到從具體操作到抽象概念的遞進學習。
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傾聽他人觀點,展現出良好的數學推理與團隊合作能力。此課程呼應數學領域的核心素養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及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如何運用數學語言解決問題。
國語課程:以定點觀察深化文本理解與寫景創作
徐于晶老師帶領的五年級國語課〈漫遊花東〉,以遊記文本為基礎,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空間轉換與情感變化,並實踐「定點觀察」的寫作策略。課堂從播放花東美景照片開始,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感受,進而帶領學生以「旅遊地圖繪製」方式解析文本結構,理解作者如何透過不同景點串聯情感脈絡。
在核心教學活動中,學生以「燕子口」為觀察定點,運用圖示法描繪作者的觀察角度與細節,體驗從靜態到動態的描寫轉化。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文中視覺、聽覺與情感的交織,並嘗試以擬人手法賦予景物生命,使文字更具畫面感與感染力。
最後,學生以「創意寫景挑戰」作為延伸活動,實踐所學技巧:定點觀察、視覺摹寫、擬人化與情感融入,展現出豐富的語文想像力與表達能力。整體課程充分體現國語文領域的核心素養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間實踐感知、表達與創造的整合學習。
教學專業對話與素養導向實踐
本次觀摩活動吸引校內外百位師資生與專家學者參與。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潘文福院長肯定東華附小教師的教學設計貼近生活、重視探究歷程,能有效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思考深度。東華師資培育中心范熾文主任指出,兩位教師課程皆兼顧知識理解與能力應用,展現素養導向課程的具體實踐,使東華師資生能透過觀課與議課學習,深化對教學結構與學習歷程的理解。
國立東華附小張慧娟校長表示,教育無法複製貼上,要依照學童的特質進行調整。學校教師團隊持續精進課程設計,重視學生的主動探究與跨域學習。本次觀摩活動不僅展現附小的教學特色,也象徵東華師培與實小攜手培育優質教師的努力成果。
透過此次觀摩,東華附小展現了以「真實情境、合作探究、表達創造」為核心的教學精神,讓學生在數學的邏輯推理與語文的美感表達之間,體驗素養導向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為未來教育創新持續奠基。
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於致詞中表示,東華附小與本校長期合作,共同致力於「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場域發展。透過觀摩優質教師課堂,讓師資生在現場學習中體會課程設計與教學思維的核心價值,進而培養專業的教育實踐力。
數學課程:從生活堆疊情境培養規律推理力
黃巧如老師的六年級數學課以「堆疊問題」為主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與歸納,理解數量關係中的規律與變化。課堂以「園遊會整理環保杯」的生活情境開場,讓學生思考堆疊高度的變化規律,進而推導出堆疊總高度的公式。在活動設計上,黃老師以異質分組方式促進合作學習,學生分工為主持人、記錄員、場控與檢核員,透過討論、推理與舉例說明,逐步建立從「加法累加」轉化為「乘法表徵」的數學思維。教師並透過引導式提問與生活應用延伸,讓學生理解數學符號與日常經驗之間的關聯,達到從具體操作到抽象概念的遞進學習。
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傾聽他人觀點,展現出良好的數學推理與團隊合作能力。此課程呼應數學領域的核心素養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及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如何運用數學語言解決問題。
國語課程:以定點觀察深化文本理解與寫景創作
徐于晶老師帶領的五年級國語課〈漫遊花東〉,以遊記文本為基礎,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空間轉換與情感變化,並實踐「定點觀察」的寫作策略。課堂從播放花東美景照片開始,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感受,進而帶領學生以「旅遊地圖繪製」方式解析文本結構,理解作者如何透過不同景點串聯情感脈絡。
在核心教學活動中,學生以「燕子口」為觀察定點,運用圖示法描繪作者的觀察角度與細節,體驗從靜態到動態的描寫轉化。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文中視覺、聽覺與情感的交織,並嘗試以擬人手法賦予景物生命,使文字更具畫面感與感染力。
最後,學生以「創意寫景挑戰」作為延伸活動,實踐所學技巧:定點觀察、視覺摹寫、擬人化與情感融入,展現出豐富的語文想像力與表達能力。整體課程充分體現國語文領域的核心素養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及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間實踐感知、表達與創造的整合學習。
教學專業對話與素養導向實踐
本次觀摩活動吸引校內外百位師資生與專家學者參與。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潘文福院長肯定東華附小教師的教學設計貼近生活、重視探究歷程,能有效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思考深度。東華師資培育中心范熾文主任指出,兩位教師課程皆兼顧知識理解與能力應用,展現素養導向課程的具體實踐,使東華師資生能透過觀課與議課學習,深化對教學結構與學習歷程的理解。
國立東華附小張慧娟校長表示,教育無法複製貼上,要依照學童的特質進行調整。學校教師團隊持續精進課程設計,重視學生的主動探究與跨域學習。本次觀摩活動不僅展現附小的教學特色,也象徵東華師培與實小攜手培育優質教師的努力成果。
透過此次觀摩,東華附小展現了以「真實情境、合作探究、表達創造」為核心的教學精神,讓學生在數學的邏輯推理與語文的美感表達之間,體驗素養導向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為未來教育創新持續奠基。
資料來源:
中央通訊社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