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術到實踐、連結在地與全國 臺灣永續棧@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論壇「以長期生態與社會經濟研究為本之再生能源發展」
國立東華大學3月26日於環境學院隆重舉行「臺灣永續棧@東華大學」暨「國立東華大學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以及舉辦「以長期生態與社會經濟研究為本之再生能源發展」論壇。揭牌儀式中,多位來自學術界、政府機構、在地社群、公民社會及產業界的貴賓,共同見證科技部與東華大學協力從學術到實踐、連結在地與全國的新里程碑。
科技部林敏聰政務次長與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共同主持揭牌開幕。林次長於致詞中表示,臺灣正面臨永續轉型的關鍵時期,科技部推動成立臺灣永續棧(Taiwan Sustainability Hub, TSH),建立全國性的學術與實踐網絡及協作平台,連結知識、政策到行動,以尋求臺灣永續轉型之系統性路徑。我們樂見東華大學成立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積極與TSH協力合作,並成為分棧網絡的一員,與其他成員形成網絡串連,共同分享知識與經驗。
趙涵㨗校長表示,東華大學立校以來秉持深耕學術與實踐、立基在地、放眼全球之精神,為積極面對我國永續轉型之挑戰,特別整合東華大學跨領域之研究能量,成立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CIRES)。該中心將秉持促進社會與生態系統韌性整合治理之理念,連結基礎研究、政策與行動,為在地及全國性永續轉型議題提供系統性專業與實務經驗。基於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與臺灣永續棧的共同願景,東華大學將積極支持CIRES與TSH的協力合作,並建立更深厚的校際間合作關係。
3月26-27日由臺灣永續棧與東華大學共同召開之「以長期生態與社會經濟研究為本之再生能源發展」論壇,特別針對東部地面型太陽光電發展所涉及之四個關鍵生態與社會經濟議題,包括森林碳吸存、重要物種保育、社會經濟影響,及與原住民族諮商同意權行使,邀請學界、政府、私部門、公民社會、在地社群及相關權益關係人,進行學術與實務的深入對話。論壇並邀請林敏聰政務次長以「永續為核心價值的科技發展方向」進行專題演講,並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登秋教授分享科技部推動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的建置計畫。
論壇第二日邀請與會貴賓前往花東縱谷,深入瞭解在地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與東華大學環境學院的長期研究。位於花東縱谷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結合其周邊的多樣土地利用類型,為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2013年至今的科技部計畫研究樣區,為國內社會生態系統韌性,以及生態系碳收支等科學問題的重要研究場域,也吸引了國際合作。
在科技部支持下,大農大富平地森林於2017年建置通量研究站,為國際通量研究網(FLUXNET)及各區域網路(如亞洲通量網AsiaFlux)的標準研究設備。這些散佈於全球各種生態系的個別通量站,除了能為所在生態系提供直接的碳吸存科學數據,更進一步能為生態系模式以及基於衛星遙測的全球大尺度碳收支模型提供驗證資料。當前臺灣平原地區面對的各種土地利用類型轉變,也牽涉到轉變之後的整體土地碳吸存能力的變化,大農大富通量站為國內5個長期森林通量站之一,能共同提供臺灣東西部平地森林的碳吸存數據,也因此能為可能的土地利用變遷政策提供基礎科學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