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新聞
國立東華大學11月27日舉辦校慶系列-「畢咖必腳(ㄎㄚ)」腳踏車騎乘活動,214位師生共同響應,參與人數為歷年最高,由趙涵㨗校長帶領大家騎著單車迎風在壽豐鄉的鄉間小路及田園中,共享「畢咖必腳-鐵馬樂活行」。學生事務處辦理「畢咖必腳」活動已行之有年,今年的路線很不一樣,特別安排最熱門的童話星巴克咖啡店為休息站,用單車結合喝咖啡拜訪東華大學美麗的新鄰居。
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以下簡稱國企系)繼2022年前往日本東京及印度進行海外移地教學後,在今年11月13-19日由移地教學計畫主持人張國義教授及欒錦榮教授率團,帶領碩士班研究生前往中國上海進行移地教學計畫。透過與臺商交流分享、企業營運觀摩與實務研討,深入瞭解全球及中國大陸不同產業的環境,以及企業的運作模式。
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在11月18-19日首次熱情參與由國立中正大學主辦的第11屆全國EMBA馬拉松接力賽。參與人數1,687位,參與學校共30間,報名隊伍總共312組,此次活動結合運動、學術和社交,成為一次豐富多彩的校園盛事。
由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謝顥音教授指導的17位雙語教學實習課程學生,11月18日在平和國小成功舉辦了雙語教學營隊「洄瀾洄瀾Where Are You?」,掀起一陣學習風潮。學生反饋豐富,11月26日,團隊再度啟程,前往花蓮市復興國小,帶領孩子們開啟一場的雙語冒險之旅。
「自己的電自己發,響應低碳永續新生活」是由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無邊境永續生活員生消費合作社及能源科技中心共同發起的淨零行動首部曲。這是繼2019年底成立的金門縣再生能源社區合作社之後,全臺灣的第六案,在2023年於花蓮縣第一個成立的綠電學習型合作社。
由國立東華大學主辦、領導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協辦、亞洲英皇服務商業公司執行之「洄瀾底蘊 東華永續」講座暨市集 11 月 18 日於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圓滿落幕。此次邀請東華學者及領域專家針對近期 ESG 熱議的淨零碳排、碳匯、生物多樣性等主題分享大學視角,並結合東華創校以來,與地方共伴共好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梳理史料,開始尋回高砂義勇隊歷史記憶的亮點計畫,藉由活動向大眾展現東華逐步落實永續的成果,並帶動各界正視永續的重要性。
國立東華大學東華角落藝術節在東華也悄悄地來到了第十年,就像來到了十字路口,該停下?還是該改變方向?又或者是該繼續直行向前?我們暫時停在這個路口,慢下來停、看、聽,交由創作者們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國立東華大學研究發展處11月21日舉辦計畫助理性別意識培力研習「營造性別友善的環境:大家一起來」,邀請到東華大學教育潛能開發學系張德勝教授蒞臨主講。張德勝教授於美國北德州立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專長為大學教與學、教育測驗與統計、教育心理學、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性別教育及同志教育,張教授長期致力於性別平等的推動。
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系於112年起執行五年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題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永續金融與地方連結。11月17日舉辦在地金融機構參訪,由經濟學系洪嘉瑜主任及李同龢教授率領30位同學分別走訪花蓮第一信用合作社、元大證券花蓮分公司及元大商業銀行花蓮分行。
國立東華大學師培中心繼往開來,積極推動學生公民教育,日前由社會科教材教法-王錦慧老師領隊六位社會科領域之師培生與化仁國中學子參訪花蓮縣議會。此行校外教學參訪不僅是師培中心致力於培養學生公民素養的一部分,也希望擴大師培生對於地方政府運作瞭解,並提升其對社會事務的參與與關心。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亞太區域研究博士班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結合課程論述內容,由授課教師金枓哲教授帶領博士班研究生11月4日至花蓮富里地區進行主題校外教學,深入探究鄉村區域環境和產業發展與轉型。
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雙語教學實習課程的學生,在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謝顥音教授帶領下,與鄰近的壽豐鄉平和國小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共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雙語教學營隊「洄瀾洄瀾Where Are You?」。主題不僅結合全球化與在地連結,更期許以雙語的方式讓學童可以用多元的角度學習領域學科知識,從中認識孩子們的家鄉-花蓮,最終更以多模態(Multimodality)教學來展示雙語課程學習成果。
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11月16日晚間舉辦一年一度校慶音樂會,動員全系師生在藝術學院音樂廳盛大舉行。包括由沈克恕老師指揮的東華大學交響樂團、彭翠萍老師指揮的音樂學系合唱團、魏廣晧老師帶領的爵士小樂團、呂彥輝老師帶領的「東華長號天使重奏團」,以及于汶蕙、王麗倩、林世悠、彭興讓、劉惠芝、羅安娜等多位專兼任教師的精彩演出,為東華師生帶來無與倫比的精彩演出,獲得全場的熱烈掌聲。
孩子們畫畫除了培養創造力,也能做公益!國立東華大學附設花蓮縣私立實驗幼兒園(東華實幼)將小朋友的繪畫作品製成明信片進行義賣,在第29屆東華大學校慶運動會賣出近500張,並將所得捐款至社團法人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中心10月31日舉辦通識教育身心靈專題講座「綠善生活 五感療育 生活永續」,邀請到綠善生活農場講師群的李正芳講師、龔郁婷講師、李凱西講師,以及吳珮慈講師,帶來銅鑼浴、薩滿鼓、綠善永續、香草生活、芳療體驗等活動,在東湖樂閣進行一場沉靜身心靈的講座。
為培養學生供應鏈管理實務經驗、瞭解在地企業機構運作模式以及成為未來專業人才,在國際事務處經費支持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暨運籌管理研究所開設商業物流管理課程,11月15日安排參訪臺灣菸酒公司-花蓮酒廠和東部汽車公司花蓮服務廠。參訪不僅是對於現代物流管理與商業運作的深入體驗,也是一場結合理論與實務的學習之旅。同行者特別有位來自蒙古的學生Dulguun Chin-Erdene,希望見習臺灣企業對於逆物流的規劃經驗,未來可以取經帶回蒙古。
國立東華大學「112-1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11月13日舉辦此學期第七場講座「如果陰影是光的一部份?談談閱讀與除魅」,邀請到明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蒲彥光主任蒞臨主講。蒲彥光主任研究專長為國文、中國思想史、經典詮釋學、現代小說、唐宋古文,現為北臺首學帶狀文物館行動計畫主持人、明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11月10日於人社院一館文二講堂,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共同舉辦「第八屆中山東華研究生聯合論文發表會」。發表會旨在促進兩校中文系研究生間學術交流,在兩校師生思想激盪下,使年輕學子相互學習砥礪,碰撞出不同火花,傳承學術薪火的同時,也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為協助推動區域交通治理及對區域公共運輸發展的長期擘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研所)與東部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東部區域中心,由國立東華大學執行)於11月13日(一)在花蓮縣F Hotel站前館共同辦理「東部區域交通首長論壇」,希望透過東部區域中心對花東地區之長期觀察及跨域公共運輸發展方向,與花蓮縣及臺東縣政府負責公共運輸發展之交通首長,共同集思廣益及經驗分享,針對公共運輸跨域合作相關課題,提出建議解決方向,同時對於東部區域公共運輸發展課題與未來發展方向、跨部會運輸資源整合實務及公共運輸與地方創生鏈結提出創新想法,達到中央與地方雙向溝通交流之目的及促成跨域合作機會。
永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重要議題,長期扎根花蓮的國立東華大學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連年出版大學永續報告書,詳實揭露學校 2022 年於環境保育、社會參與及教學人才培育等 ESG 的行動及績效。2022 年永續報告書再獲第 16 屆臺灣企業永續獎(TCSA)永續報告書獎金級,首次參與永續綜合績效獎項獲選績優,顯見東華在大學教育及各面向的付出獲得外界肯定。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11月11日辦理「青銀共學-樂齡藝術創意Party」工作坊,有將近50位社區民眾參加。該活動是為鼓勵年輕人和樂齡者一起參與藝術活動,彼此分享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快樂學習,激發創造力,達到青銀共學、世代互動交流的目的。
國立東華大學書藝潛能開發暨身體實踐社群(以下簡稱書藝潛能開發社群)從106學年開始,嘗試將靜心活動融入書法,並且推廣從書寫活動培養正念。本學期攜手「靜心之門The Gate to Meditation」身心靈成長社群(以下簡稱靜心社群)共同開發一套為期8週的「正念書法課程」,旨於協助樂齡學員或屆齡退休者提昇自我覺察、身心潛能與統合能力。該社群聯盟以和美農會推廣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臺中分部為實踐場域,合計23名學員(18女4男)參與,平均年齡為60歲。
每年11月11日為國民健康署所訂之「全民健走日」,為響應這個健康健走的日子,國立東華大學學務處特於當日舉辦校園健走活動,並搭配趣味性闖關遊戲來提升全校師生參與的意願,同時照護大家身心健康。為期4小時活動,吸引101位師生一起參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讓初冬的東華校園亦增添滿滿的活力。
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11月10日授予中華奧會林鴻道主席名譽管理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在宏國關係事業經營有成,且熱心公益,常年對臺灣體壇付出與貢獻。
國立東華大學體育中心辦理校慶系列活動之校慶盃及新生盃桌球比賽,今年賽事因已無疫情影響,故總計的報名人數及隊伍達到上百位人次以上可謂盛況空前,比賽迄晚間8時方分出勝負。協助辦理比賽的東華大學桌球社社長教育系陳奕允同學表示,非常感謝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對於桌球運動的支持並提供最佳的比賽場地及設備,同學們才能盡興地在比賽中努力爭取自己最好的表現。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與昇恆昌基金會於11月7-8日於東華共同舉辦「江松樺先生講座活動」,邀請知名教育家潘扶德博士與雲林科技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副院長吳進安博士蒞校,在這豐饒之秋的季節中東華師生進行兩場內容豐盛的講座。
「昇恆昌基金會」邀請各領域學術俊彥以及具有影響力的社會賢達,持續在各地區舉辦「江松樺先生講座」,作為一個企業家回饋社會的具體行動方案,多年來的耕耘與付出,已廣為各界所肯定與激賞。
三艘來自東華21個學系、共計35位同學手工打造的「格稜蘭骨架蒙皮舟」,於11月10日上午,在溫志榮老師的引導與50位師生的觀禮下,於東華校園美麗的東湖畔舉行下水儀式,成為東華第29屆校慶系列活動的亮點之一。
國立東華大學農業驗證與服務提升中心(農服中心)籌備2年多來,致力於培育與提升東部在地有機農產品驗證管理與產業發展能量,陸續邀請最適合師資,廣招相關單位、有志之士參與各項稽核員系列課程培訓。11月10日在東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辦理稽核員進階課程,透過實務經驗傳承、跨領域交流,提升驗證相關專業知識技能,持續推動有機農業。
為帶領學生體驗消費者行為理論應用在觀光休憩產業的實務面向,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陳麗如老師配合「觀光休憩消費行為」課程主題,於11月6日帶領70位學生參訪位於壽豐鄉「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花蓮遊客中心」與「奇萊美地有機農場」。因同學人數眾多,為提升學生體驗品質與增進互動機會,當天全班分為A、B兩團,分別同步參訪兩處機構後再做場地交換。
國立東華大學11月10日於學生活動中心中庭舉行29週年校慶茶會暨頒獎典禮。東華大學創立於民國83年,歷經創校牟宗燦校長擘劃經營及歷任校長賡續努力,得有現今之基業。
國立東華大學獲邀參加於加拿大舉行之全球開放教育組織之年度盛會-2023 Open Education Global Conference(2023全球開放教育年會),由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TOCEC)秘書長陳永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務長)領團,共13人參與,包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李大偉老師與蔣淑貞老師、國立清華大學郭孟倫老師及臺北醫學大學萬序恬老師等,於年會中發表5篇論文,介紹臺灣的開放教育成果。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代表黃育綸副教務長)、國立宜蘭大學(代表許惠貞副教務長)、國立中興大學(代表陳姿伶副教務長)、弘光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空中大學等,同時於年會中展示開放教育海報,介紹臺灣蓬勃發展的開放教育特色。
國科會「2023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於11月2日下午2時18分駛進花蓮火車站,迎接乘客的是匯聚花蓮各地夥伴齊力舉辦的闖關活動!結合花蓮縣內國高中小師生、在地團體、公部門等團隊,共同為蒞臨花蓮站的師生及旅客帶來豐富的體驗活動。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與「北花蓮全民科學週」K-12種子學校及在地科學環境教育單位共同合作,以「洄瀾科學Fun~用科學DIY說環境故事」為方向,安排一系列闖關活動。
國科會「2023臺灣環島科普列車」11月2日下午抵達壽豐站。今年由國立東華大學團隊設計三大主題:「全民科學週八年精選教案」、「科學、科技與環境的連結」以及「在地、人文、歷史及產業議題」,總計16關動手做活動!從早上10時開始到下午2時30分於壽豐火車站一樓長廊上辦理,吸引鄰近學校踴躍參與!海星高中附設國中部、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稻香國小、西林國小、豐裡國小的師生們擔任關主,帶領現場師生及民眾一起探究科學現象!長年耕耘環境生態議題的亞泥生態園區、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怡園生態小學塾、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臺北市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共襄盛舉;今年花蓮縣政府政風處首次推廣廉政宣導;主辦方東華大學環境暨海洋學院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承擔活動行政暨科學關卡的任務,讓活動圓滿順利!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華語文教學博士班及華語文教學暨書法國際碩士班獲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於10月20日與華語文中心連袂帶領學生,前往花蓮縣吉安鄉進行人文生態探索活動。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於11月7日中午舉辦2023藝術學院教授聯展開幕典禮。趙涵㨗校長、朱景鵬副校長、張德勝主任秘書、藝術學院徐秀菊院長、洄瀾學院陳復院長、圖書資訊處陳偉銘處長、教學卓越中心廖慶華主任、藝術與設計學系湯運添主任、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林昭宏主任、音樂學系魏廣晧主任,以及院內專、兼任教師共同參與,歡慶藝術學院18歲生日並欣賞教授聯展的作品。
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花師教育學院與師資培育中心於11月4日共同策劃辦理「多元、跨領域與弱勢關懷的優質幼兒教育與保育」學術研討會熱烈登場。大會並邀請東華大學徐輝明副校長蒞臨致詞,並有潘文福院長、范熾文主任、林俊瑩主任、楊熾康主任、臺東大學施淑娟教授等多位嘉賓,以及幼教系師生、各地學術發表者與幼教現場教保人員近百位參與。
國立東華大學校園廣闊,師生人數及代步的交通工具數量眾多,交通事故危險因素亦相對增加。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提醒大家對交通安全重視,已將每年11月10日訂為「東華校園無車日」,藉由推動減碳無車日,提醒大家注意行車安全之外,更希望透過提倡步行、騎單車和公共運輸等綠色交通來取代汽(機)車,藉以降低車輛違規駕駛與騎乘機車交通意外發生。當日鼓勵全校教職員生,乘坐公共運輸、共乘、騎單車,甚至步行,來代替使用汽(機)車。
國立東華大學「112-1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於10月30日舉辦此學期第六場講座「巨人腳下的支亞干〜臺灣原住民的發展軌跡與實踐方案」,邀請國立成功大學考古研究所鍾國風教授蒞臨主講。鍾教授研究專長有臺灣南島文化研究、民族考古學、田野考古學、物質文化,累積之研究成果十分豐富。鍾教授以原住民族考古學與支亞干遺址為題,分享考古的發展軌跡與實踐方案。
由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所組成的「續修花蓮縣志編纂計畫」團隊,於11月3日與社會科學經典導讀課程合作辦理「花蓮想像.想像花蓮」系列講座,邀請生態攝影師白欽源蒞校,以「光的洄游-花蓮溪口生態攝影」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由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組成的跨領域團隊於112年3月接下花蓮縣志二十年一修的續修任務。為促進與地方的交流及對續修縣志的想像,在花蓮縣政府與花蓮縣文化局支持下,編纂團隊10月27日於東華大學人社一館舉行「第六屆花蓮學研討會:承先啟後-《續修花蓮縣志》的想像與實務」。
最具美感創意啟發的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教師培訓工作坊,於11月2-3日在花蓮登場!來自全國四區國高中職美感種子教師一百多人參與共創。本次工作坊以「美感之間」為題、體驗為路徑,集結在地工藝藝師、博物館、部落講師及大學教授,引領「石」、「藤」、「麻」、「路」四大美感軸線,讓美感教師們近身於東部山海、啟發美感議題,並轉化重回生活日常脈絡下美感的學習歷程。
鳳林鎮,臺灣的第一座國際慢城,是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於高教深耕課程計畫中,長時間投入與經營的重要場域。透過多年來「慢城與地方創生」深耕課程的執行,已累積豐富的在地文史資料和教學場域資訊。與當地社區以及鳳林觀光發展協會建立深厚的夥伴關係。去年即有學生運用青年志工計畫,於慢城客家驛站,與鳳林在地老農共同策劃一場農具主題的展覽。
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系10月27日邀請四位傑出校友回校演講,四位校友都有一個共通點-跨業再跨界,在職涯中跨足不同的產業和領域,彼等經歷傳達給學弟妹們一個重要訊息,經濟系的畢業生並不僅僅局限於金融業,職涯發展有無限的可能性。他們將以十幾年的寶貴經驗,為學弟妹分享職涯經驗、產業現況,以及職缺資訊。
為協助解決偏鄉弱勢學童教育資源不足、數位學習落差等需求,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結合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及東華附小、舞鶴國小、豐山國小教師前往偏鄉地區陪伴學童體驗學習科學活動,啟發學童對科學興趣並培養相關知識。
2022年,ChatGPT的誕生劇烈動搖當代人接收與產出資訊的模式。無數青年學子難免疑惑,在資訊氾濫,而AI也加入競爭的時代,應當如何自處?
為此,國立東華大學藝術中心邀請到知名樂團蘇打綠的團長「阿福(何景揚)」蒞校分享,10月25日於學生活動中心演講廳,偕同藝術中心主任魏廣晧進行對談,分享他如何在音樂之外的領域面對各種挑戰。
因應連續假期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搭乘火車返鄉人數暴增,常造成志學車站前廣場停車困擾。臺灣鐵路局為解決志學車站的停車問題及在花蓮縣議會徐雪玉副議長持續關切下,臺鐵局東工處於10月31日19時召開有關花東線車站後續改善案-志學站既有機踏車拆除及停車空間改善工程開工說明會。與會人員包括徐雪玉副議長、臺鐵局段長及地方人士出席,共同商議有關施工期間站前停車場暫停使用相關配合事項,東華大學學務處交通安全業務承辦人林校安與會。
國立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學觀摩於10月26日圓滿辦理完畢,當日由附小毛盈芝老師(東華教育系111-1實習學生)演示數學,吳佩加老師(東華教行系101-1實習學生)演示社會。師資培育中心范熾文主任表示,兩位演示老師皆為東華畢業生,師資生應該於師資培育期間奠基理論與實務基礎,積極考取教甄,並於教師之路持續精進與學習,成為一名優質的專業教師。
國立東華大學致力推動國際交流,近日接待由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貿易發展中心處長魏緹娜(Tina Wehipeihana -Wilson)以及副代表貝茨(Renee Bates)陪同前來東華大學參訪的紐西蘭的亞紐基金會(Asia New Zealand Foundation)年輕領導者網絡代表團。此次訪團東海岸一日訪問交流行程由長期深耕臺紐情誼的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下稱國際中心)負責安排,趙涵㨗校長偕同徐輝明副校長、原住民民族學院石忠山院長與師生,共同以高規格接待訪團,進行議題交流,並對未來雙向發展提出願景。
2023年第21屆臺灣同志大遊行10月28日於臺北市政府前廣場盛大舉行,國立東華大學來自通識課程「性別教育與文化觀光的對話」、「同志普拉斯LGBT+VIP」共18位課程修課同學,在教育系張德勝教授及觀遊系李易儒教授帶領下,以「東華大學同志普拉斯」隊伍一同北上參與,響應此次與多元同行、性別友善行動。
國立東華大學「112-1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10月23日舉辦本學期第五場講座「法律與斜槓人生」,邀請社團法人臺灣新住民親子關懷協會陳英俊理事長主講,談談自己如何以法律經驗與走出斜槓人生,在學習面、工作面、服務面持續努力,除了精進自身能力外,也為社會做出貢獻。
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通識教育中心10月18日舉辦「華語國別化教材編寫原則」專題演講,並由洄瀾學院國際漢學研究中心頒發榮譽講座研究員聘書予何寶璋教授,為「大師開講-華語教學面面觀」系列講座開啟序幕。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張宇青創作的攝影作品〈re/placing :// the HOME-between mountains and sea〉,備受肯定,榮獲2023年度屏東獎第二類/攝影優選。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福利發展理論與實際課程,在教學卓越中心經費支持下,10月25日前往吉安鄉初英山社區。師生一行首先被社區居民自己蓋的傳統茅草屋及熱鬧的鵝叫聲所吸引,社區簡報由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鍾寶珠常務理事親自說明。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福利發展理論與實際課程,在教學卓越中心經費支持下,師生一行人於10月18日參訪吉安鄉的光華社區。師生首先聽取光華城鄉發展協會潘美琪理事長及林家菱監事簡報,之後在林家菱監事帶領在偌大光華社區內,藉由各自交通工具進行踏查。
為提高公民的科學興趣,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為國科會)長年致力推廣科學普及教育。自2016年起舉辦「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邀請鐵路局、國家實驗研究院、縣市政府、企業基金會、大專院校及K-12種子學校合作,舉行為期五日的科學環島行程,歷年來獲得各校好評!國立東華大學配合國科會,於今年11月2日接力辦理「2023年臺灣科普環島列車」。今年將在花蓮站停靠四個站點:上午10點54分停靠玉里站、11點52分停靠瑞穗站、下午1點19分停靠壽豐站,最後於2點18分停靠花蓮站,列車到站將同時辦理開幕儀式!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帶領學生至鄰近校園的東華新世紀社區進行參訪,同時邀請「綠主張綠電合作社」理事主席許秀嬌進行「公民電廠推動經驗與案例分享」專題座談,並與社區居民及同學進行交流。
國立東華大學農業驗證與服務提升中心(農服中心)為強化東部在地農產品驗證管理與發展需求,提升整體驗證人員數量及能力,近2年來積極尋找與培育有機驗證人才。繼2022年首次在花蓮、臺東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稽核員培訓系列課程([課程一]、[課程二])後,本年度續辦[課程三]ISO主導稽核員訓練(9月已辦理)、[課程四]實地稽核作業(7月至10月辦理),皆由花蓮縣政府專案補助在地部分名額;近日業於10月13-16日、10月23日分別在東華大學、宜蘭冬山、花蓮富里等地辦理2023[課程一]稽核員專業訓練-初階班,共5日計36小時。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吳冠宏院長於10月12-18日帶領華文文學系主任許又方教授、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主任劉効樺教授、中國語文學系彭衍綸教授,以及臺灣文化學系郭澤寬教授一同初探韓國校園秋天的容顏。一週行程共計參訪慶熙大學、檀國大學、延世大學、明知大學、成均館大學與首爾大學等六所公私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與規劃未來合作暨招生事宜。
東華大學「112-1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於10月16日舉辦本學期第四場講座「2050淨零挑戰賽的超級新秀:海洋藍碳」,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周文臣教授主講。周教授研究專長為化學海洋學、海洋碳化學、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等,此次講座以「臺灣2050淨零排放」和「海洋藍碳」政策為主題,講述關於2050淨零排放的應對方式。
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系於112年起執行五年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題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永續金融與地方連結。今年第二場系列講座10月20日邀請現職於永豐金證券法令遵循處的龐迪副總經理以「當前金融業因應永續發展及執行情形簡介」為題演講。
為使防災意識從家庭開始根植,國立東華大學附設花蓮縣私立實驗幼兒園10月21日上午邀請花蓮縣消防局壽豐分隊共同辦理「地震、火災我不怕」防災教學活動暨體驗課程,超過百名的幼生與家長踴躍報名,共同挑戰災害預防與求生的遊戲關卡。
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縱谷跨域書院於10月18日邀請到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何嘉浚教授,來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學術生涯與生命經歷。何嘉浚教授是法國科諾博勒第一大學水利與環境博士,他同時是縱谷跨域書院的學生家長。雖從事學術工作,往往給人一種出於書香世第、學涯順逐的印象,但其成長歷程卻不同於我們對於學者的刻板,成就的背後,有著與眾不同的精彩故事。
為提倡硬筆書法學習風氣,帶動閱讀書寫楊牧詩文,並宏揚書藝文化,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華文文學系、中國語文學系書藝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第三屆「東之皇華」全國硬筆書法比賽。感謝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先生捐贈成立之楊牧紀念講座(楊牧文學講座)贊助本次活動。
國立東華大學鼓勵學生於課餘時間參與各項活動,充實學生生涯之外也培養個人專長。光電工程學系張淵智同學,於10月14日參加112中華民國大專校院健美錦標賽,勇奪男子健美組第三名以及男子形體組第五名的佳績,激勵青年學子發展多元興趣,值得肯定與鼓勵。
國立東華大學國民小學教學實習課程於10月19日赴國立東華附小參與教學觀摩,由林慧芊老師演示注音符號,林淑華老師演示數學。
東華大學朱景鵬副校長首先致贈教學演示聘書予教學演示老師,並致詞表示:教學實習是學生重要的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師資培育中心每學期都會和附小合作,辦理集中教學觀摩活動,要感謝附小提供教學觀摩機會,以提升師資生專業素質。朱副校長特別表揚東華附小在鮑明鈞校長領導之下,建立多元課程特色,國際教育、國語文競賽與科展競賽等全國特優,辦學績效卓著。
國立東華大學田園基地源起於111-1【與校長有約】座談會經由同學建議於校園內建置田園基地,鼓勵師生自發性種植可食性植物,自給自足,創造生態友善的校園風景,並運用經營田園基地的機會,促進師生交流與推廣食農教育。
國立東華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積極串聯企業資源,以因應鄉村幼兒教育長期面臨的兩個關鍵處境:閱讀資源短缺和師資流動率高等挑戰,促成智邦公益館捐200本不同主題的童書給花蓮鳳仁國小附設幼兒園以及壽豐鄉立幼兒園,鼓勵園所以繪本結合說故事與主題課程。捐書儀式於10月16日在兩園所舉行,現場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專心聽故事、並積極回應老師的提問與引導。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事務處辦理校園健康促進活動,於10月14日舉辦8小時「 基本救命術(BLS)」訓練課程,因意外的發生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而關鍵救命技巧可以發揮莫大的功效,為使人人具備急救技能,若遇突發傷病、意外事故情況,可以及時正確救護處理,爭取急救的黃金時間是此課程的最大目的,上課學員共計65名完訓,期盼讓學生獲得急救的知識及技能,提升個人緊急應變能力及未來幼教職場之適應,防範於未然。
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為了拓展校內教職員工生對在地產業與文化認識管道,進而提升認同感並達成大學公共化目的,於校內成立員生消費合作社,經數個月籌備後於近日取得立案核准,實體店面也即將完工。未來將藉由合作社平台提供教職員工日常飲食、在地體驗等多樣化選擇,肩負校園內外互相交流的使命,也開放學生參與管道,提供實習與展示場域,並透過合作教育機制,打破校園內外藩籬,積極實踐SDGs指標,讓合作社成為校園中認識在地與生活密切融合的重要管道。
「2023臺灣能-永續能源創意實作競賽」10月15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辦理最終決賽及頒獎典禮。競賽匯聚來自全國73所各級學校,共計104隊、421名優秀師生共襄盛舉,共同聚焦於創新、能源永續和淨零排放的能源解決方案上,展現對未來的思考和對解決全球能源問題的熱情。由國立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與能源科技中心所帶領團隊以作品名稱為「淨零初英山永續智社區」於競賽展現亮眼,榮獲「大專淨零排放組」銀牌獎。
「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歷年來透過優良課程徵選活動,鼓勵全國大專校院共同發展開放式課程,開拓自主與終身學習優質數位課程,讓臺灣優秀教學資源,積極參與國際開放教育。2023臺灣開放教育卓越獎徵選,共分三個競選項目,MOOCs或微學分組、OCW組及開放教育數位教學資源運用。全臺各大專院校皆參與徵選,Moocs或微學分組,共收到57件投稿;OCW組共收到33件投稿,競爭激烈。
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於10月2-8日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寬柔中學、居鑾中華中學及麻坡中化中學舉辦一場充滿活力的國際籃球競賽暨裁判交流與招生宣講活動。活動由東華體育系尚憶薇教授和體育中心簡桂寶老師、徐德俊國際裁判帶領學生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活動成功實現歸功於東華高教深耕計畫「拓展國際合作並增強國際移動能力」全力支持,以及趙涵㨗校長、國際處馬遠榮處長、花師教育學院潘文福院長與師資培育中心范熾文主任之持續支持,讓體育系學生出國拓展視野,瞭解馬來西亞的籃球訓練方式。
由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經營的花蓮東華玩具樂園物流中心,在吉安鄉長良汽車檢驗廠增設一處玩具分部,提供各種各樣不同年齡層有興趣的玩具,包含益智教具、積木、玩具車和桌遊等。特別的是新據點位址在驗車廠等候室,除了在驗車時多一項娛樂外,亦能為有玩具需求的家庭帶來更便利、更舒適的市區尋寶點。
國立東華大學教學卓越中心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規畫「跨域學習力-學生跨域及整合學習」,推動「垂直整合專題課程計畫」VIP(Vertically Integrated Projects)Program,結合教師的研究專長,關心社會環境或未來科技的議題,培養不同年級領域的大學生團隊合作共同尋找、規劃設計出改善方案,進而實地操作驗證其可行性,藉此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及在地社區的連結。
東華大學「112-1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10月2日舉辦本學期的第三場講座「從靈感到實現-動畫創作的公路電影」,邀請邱立偉導演蒞臨主講。邱導演是臺灣著名動畫導演,曾於好萊塢擔任動畫高級研究員,作品更榮獲多項國際大獎。邱導與同學分享製作動畫電影的經驗,談論動畫電影在世界、臺灣的發展。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與日本岡山大學教育學部共同攜手舉辦「超越創意的界限」藝術聯展,於9月17-20日在東華大學藝術學院展覽廳舉行。展覽的作品呈現多元的藝術形式,包括膠彩、油畫、壓克力、平面設計、立體造型、書法、國畫、複合媒材、電腦繪畫和陶土等。
過完中秋,空氣中自有秋日特有的清爽,是深思回憶的時刻,也是收獲的季節。國立東華大學《人社東華》持續對社會科學長久關懷,加入文史的濃度,規劃出兩個人物誌新專欄進行邀稿:【那時的先生】專欄,在時間隙縫裡記錄曾經見聞過的人物、師長的風釆。【尋找東華人】專欄,則是訪問東華畢業校友,在不同領域,各自精釆。這兩個專欄歡迎各界來稿。
國立東華大學是全國大學唯一被教育部體育署認定的山域嚮導訓練機構,主要開設山域嚮導的訓練課程,輔導與培訓未來從事山域領域專業人才。東華大學本著大學在地社會責任的理念,結合在地自然資源、人文特色與歷史文化,選定特色登山路線-戒茂斯上嘉明湖,在8月21日從戒茂斯登山口出發,展開為期六天的戶外訓練課程,吸引全國各地大專校院學生加入山域嚮導的訓練行列。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主辦之《東華Friday Night》社團戶外表演活動,本學期首場9月22日於集賢館戶外階梯廣場登場。打頭陣社團為常受邀演出之東華火舞社帶來之「火舞迎新光舞秀」,以五彩繽紛炫目的光舞秀吸引觀眾目光,精湛演出除了歡迎新生外,亦為整學期「Friday Night」Show出美麗的開端。
東華大學「112-1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於9月25日舉辦本學期第二場講座「世界史中的臺灣 與 臺灣中的世界史」,榮幸邀請涂豐恩總編輯主講。涂豐恩先生除了是現任聯經出版社總編輯外,也於2014年創立「故事 StoryStudio」網站,著有《大人的日本史》、《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等作品,更曾榮獲第57屆廣播金鐘獎企劃編撰獎。涂豐恩總編輯與同學分享看待歷史的新觀點,帶來一場兼具樂趣與知識的講座。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許學仁榮譽教授於2023年5月12日辭世,為緬懷先生一生為學術、為教育、為東華所作之貢獻,於9月26日教師節前夕舉辦「遍求已知新舊學-國立東華大學許學仁榮譽教授紀念會」,會場佈置於東華大學藝術學院一樓階梯教室,現場展示許教授生前諸多手稿,與會者觀覽許教授讀書筆記,往昔回憶也點滴浮現。
2023年歐洲教育者年會9月26-29日於荷蘭鹿特丹登場,臺灣計有23所大學校院代表參展,國立東華大學由馬遠榮行政副校長率隊出席。
年會期間東華國際事務處共會晤26所遍布世界四大洲的全球頂尖大學,一方面與已是姊妹校的合作夥伴,如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韓國仁荷大學、德國錫根大學、西班牙哈恩大學等,共同檢視歷年合作交流情況。推廣東華臺歐連結獎學金,以招募更多歐洲學生來校學習華語,亦探究其他合作項目的可能性,並以落實交流、深化夥伴連結為彼此共識與未來目標。
為因應疫情逐漸消退,國立東華大學鄰近國中小游泳課程教練需求,由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體育中心、花蓮縣體育會救生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體育運動總會「丙級游泳教練證照講習活動」於本學期開學期初舉行。講習活動於9月18日開訓至9月26日每晚在東華大學的游泳池舉行,本次課程共計有9位新進學員及6位複訓教練完成講習課程並通過測驗,取得體育運動總會所製發之體總丙級游泳教練證照。
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體育中心與救國團共同辦理,東華實驗小學六年級140多位畢業生戶外體驗及安全教育活動。東華實驗小學鮑明鈞校長表示,非常感謝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對於東華實小辦理戶外教育活動的鼓勵及支持。洄瀾學院陳復院長也表示,近年來東華大學戶外體驗及教育課程在趙校長積極推動支持之下,致力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確保有教無類、公平及高品質的教育,以及提倡終身學習,也期望能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希望能減少學生的事故傷害及戶外生活的體驗。
由國立金門大學教學資源中心及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為期2天的「2023楊牧國際研討會」於9月23日在金門大學陳開蓉國際會議廳圓滿落幕,研討會以楊牧學為主題,共有15位學者發表論文,5位學者指定講評( ➜〈議程發表請見〉),與會學者專家及學生們超過百人,發表論文的主題以楊牧/葉珊開展出來。從談金門與早期書寫風格到創作的轉折,以及詩人過去的生活如何影響詩作風格,進而一路開展到楊牧的編輯、改寫等主題也在此次研討會上一一呈現,期望藉由學者的交流,使文學以更豐富的樣貌展現。此次研討會除邀國內優秀的學者,更新增六位研究生的論文發表,眾多學人齊聚一堂,希望匯集不同世代的思考,共同激盪出楊牧學的新聲。
教師節前夕,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於9月27日舉辦師培週活動,不僅包括師資生的「感恩奉茶」和「束脩」儀式,還有師培學生會的「吾愛吾師」感謝卡活動。今年更首次與花師教育學院院辦合作,結合教師頒獎典禮暨感恩餐會,期待讓每一位辛勤的師長都能在這一系列的敬師活動中深切感受學生的尊敬之情。
嶄新的學期,東華藝術中心精心為同學們準備豐富多元的文藝活動,在9月22日晚間7點,於藝術學院音樂廳正式揭開「2023東華秋藝季」的序幕。首場音樂會,藝術中心特別邀請到來自沖繩的爵士鼓手-中村亮,攜手低音提琴家山田洋平,以及鋼琴家許聰義,帶來《New Lands》、《Three Views of A Secret》、《Black Inside》、《Strasbourg St. Denis》、《First Song》等多首精彩樂曲。
為培育我國旅宿業人才,並提升大專學生對旅館產業的認識,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與交通部觀光署於9月22日共同舉辦旅宿業校園紮根說明會。特別邀請天成集團及老爺集團分享品牌特色、徵才福利、職場倫理及成功旅宿職涯發展經歷,讓管理學院學生瞭解未來潛在職涯規劃,增進年輕人才投入旅館工作之意願,也提供旅宿業開拓多元的徵才領域。
國立東華大學深化與馬來西亞沙巴亞庇崇正中學的教育交流,為加強雙方合作,崇正中學校長鄭展興先生應邀訪問東華大學,並受到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的熱情歡迎。趙校長表示,他非常榮幸能夠與馬來西亞崇正中學建立合作聯繫,強調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性,並且分享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今年九月成功到崇正中學舉辦運動營的成功案例,這次的營隊不僅強化學生的運動技能,還促進國際友誼。
著名音樂家林道生在1987~2010年間走遍全臺兩百多個部落採集音樂、神話故事與調查研究原住民族文化習俗,在20多年的田野調查研究中,親自拍攝約1萬5千多張照片全數捐贈給東華。國立東華大學圖書館在二樓名家藏書區成立林道生文庫,典藏這些珍貴第一手原住民族圖像資料以及完整著作/作曲手稿影本和著作、翻譯作品專書等。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事務處9月22日於花師教育學院洋霞講堂舉辦「職涯規劃-如何選擇報考公職類科」國考講座,特邀考試院考選部董鴻宗主任秘書蒞校分享,為東華學生透闢國家考試,打開公務人員考試的鎖鑰。
國立東華大學9月27日於學生活動中心演講廳舉行第九任校長候選人治校理念說明會,合格候選人共計3位,包括林其昂教授(現任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徐輝明教授(現任東華大學副校長兼總務長)及鄭嘉良教授(現任東華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共計19名,分別來自教育部代表3人、東華大學代表8人、校友代表3人,以及社會公正人士代表5人。
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應沙巴文化教育與經濟協會理事長羅威傑之邀,於8月29-31日赴馬來西亞沙巴州,舉辦為期三天的「沙巴資訊工程精英營」。營隊期間除文化教育與經濟協會支援場地外,並得到馬來西亞肯特師範學院機械人學會提供助教的協助,成功舉辦一場引發學生和家長高度興趣的資訊營隊。
國立東華大學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為引導原住民族新生快速融入大學生活及認識學校資源、環境及學長姐,於9月23日辦理「原民生迎新運動會暨晚會」,歡迎新生加入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溫暖大家庭,並讓新生彼此能有較好的互動及增進新舊生交流,迎新活動歡迎全校師生職員一同參與,達到全民原教的目標。
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系於112年起執行五年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題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永續金融與地方連結。今年首場系列講座於9月22日邀請陳松興教授,陳教授以「國際ESG最新趨勢與永續金融的角色及挑戰」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東華大學「112-1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於9月18日舉辦本學期第一場講座「當諾麗果遇見巴戟天」,邀請到專長領域為生物資訊、生化及分子生物、生物科技的宣大衛教授主講。宣教授有豐富的研究經歷與教學經驗,與大家分享藥用植物諾麗果與巴戟天的相關知識。
為期兩天由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與光電工程學系所承辦之第十八屆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學術研討會暨2023年臺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年會在9月21-22日拉開序幕。
在計畫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悠娟教授開場下,9月12日與9月19日兩場次種子教師研習正式開幕!與會學校橫跨不同縣市,國小場次邀請七所學校:新城鄉北埔國小、花蓮市慈大附小、吉安鄉稻香國小、壽豐鄉豐裡國小,以及「山林溪聯盟」-壽豐鄉溪口國小、豐山國小及萬榮鄉西林國小。國高中場次邀請七所學校:花蓮市花蓮高中、國風國中、四維高中,吉安鄉宜昌國中,新城鄉海星中學,秀林鄉秀林國中及壽豐鄉平和國中,另有秀林鄉文蘭國小及吉安鄉北昌國小線上學習。橫跨五個鄉鎮市,16學校種子師生100多人共同探究實作,以動手做驗證課堂的知識概念,異口同聲「玩得很開心,收穫滿滿」。
參加政府新南向精神醫療衛生人員培訓計畫之越南及柬埔寨醫療研習團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進行1個月專業研習,於9月11日抵國立東華大學與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蔣世光教授進行學術交流,同時參訪學校具特色景點-華語文中心、詩經科技花園、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以及華語文教學暨書法國際碩士班特色空間。
國立東華大學會計系第四屆系友盃排球比賽於9月16日在美崙校區體育館舉行,吸引來自不同屆次系友參加,包括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及目前在校學生。比賽現場充滿歡笑聲和競技氛圍,十足展現東華會計系友的凝聚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