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特教系參訪北京市和天津市特教機構經驗交流

最後更新日期 : 2020-12-01
SDG指標: SDGs17,SDGs07,SDGs14
東華大學特教系參訪北京市和天津市特教機構經驗交流合照

東華大學特教系參訪北京市和天津市特教機構經驗交流合照

國立東華大學特教系為有效推動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育,擴增專業人才視野,讓碩、博士班學生能瞭解各地特殊教育發展增廣見聞,於3月18日起為期5天,由特教系林坤燦主任和特教中心楊熾康主任帶領特教系博士班學生共7人,參訪北京市和天津市特教機構,同時宣傳東華優質學習環境,有利碩、博士班招生。

與中國殘疾人雜誌社進行專業對話

與中國殘疾人雜誌社進行專業對話

參訪單位係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殘聯)為主軸,參訪特教相關部門及北京清華大學無障礙發發展研究院、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及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中國殘聯不同於政府機構,亦非一般群眾團體,是半官半民的社會團體。

參訪中國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時,交流身心障礙學生的職訓經驗,該單位以服務就業身心障礙人士,訓練其盲人按摩為大宗。盲人按摩分為一般保健按摩和醫療按摩,在學校設置醫療按摩專科,並有國家性考試檢定。楊熾康教授分享如何善用博士專業人才,開發合適的軟件,尊重身心障礙者人權和興趣,以及臺灣對各公私立機關進用身心障礙者的法規限制。

與中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專業研討

與中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專業研討

參訪中國殘疾輔助器具中心和北京市殘聯輔助器具資源中心,東華學者分享身心障礙學生評估和社政評估,依照分級制度補助。並建議整體環境的無障礙設計,應朝通用設計邁進,像是盲道、扶手、電梯點字與無障礙廁所等。中國殘疾輔助器具中心委員們表示,曾赴臺灣交流,對臺灣輔具租用、回收、清洗和消毒等整套流程,無限循環的再利用深值學習。前往「中國殘疾人雜誌社」瞭解到三種不同風格的殘疾人雜誌,雜誌發展以互聯網線上雜誌、盲人雜誌、殘疾人雜誌及三月風四類為主軸,其中發展盲人點字雜誌之精神令人敬佩。

與北京清華大學無障礙研究所研討交流

與北京清華大學無障礙研究所研討交流

參訪北京清華大學2016年成立的無障礙研究所,瞭解業務包含管理智庫機構,研發創新產品及學術研究,如國家無障礙戰略與應用叢書、無動力儲能外骨骼裝置與上肢智能康復機器人等。楊熾康教授分享在AT、人力支持與輔具支持上,需要重視心理與社會無障礙的知識與心理層面,另對高齡化社會更顯重要。

參訪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該校是培養特殊教育師資及培訓身心障礙大學生,視覺與聽覺障礙學生可利用單考單招的方式申請就讀。學院為視覺障礙學生設有音樂學與針灸推拿學,為聽覺障礙學生設立視覺傳達設計與電腦科學與技術。楊熾康教授實際走訪校園無障礙設施,提供改建工程中符合在建築無障礙與通用設計的概念。在參訪天津市殘疾人聯合會綜合服務園區,分享雙方在身心障礙者教育、就業和社會保障等與時俱進的想法與做法,服務園區採用一站式服務,包含盲人、聾人的康復補貼和支持,值得臺灣學習。

與健翔學校接待人員合影

與健翔學校接待人員合影

再赴天津市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就無障礙環境實踐、非口語溝通及輔助科技應用的實踐與理論進行探討與對話,並期待日後簽署兩校合作發展意向書。在北京參訪30年前成立之「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雙方就兩岸殘疾人教育的資源分享,持續工作交流、項目合作、高等教育博碩士生派訓的現況,康復、支持性就業等重點交換意見。最後赴北京海淀區健翔學校參訪,針對 「AAC語音溝通系統」個案的介入成果進行交流。尤其過去2年健翔學校已組成輔助溝通團隊來協助無口語或少口語學生,進行語言康復訓練,讓AAC推廣褽展現另一道曙光。

綜觀此次兩岸交流不同特教思維及各機構之推廣和運作方式,過程中彼此分享新知和交流討論,以前瞻的思維引領特殊教育向前邁進。同時藉由博士班招生,專業人才的交流,專家們跨領域的分享與深入探討,以專業對話的激盪及案例討論,彼此激盪出特殊教育的火花。期能透過此次交流激勵兩岸特教相關機構發展更具人性考量的工作模式,帶領特殊教育朝向精緻化及優質化發展。


與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合影

與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合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