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相聲演員黃逸豪來東華大師典範講座暢談口吐蓮花的藝術

最後更新日期 : 2021-12-10
SDG指標: SDGs11,SDGs04,SDGs08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黃琡雅頒發感謝狀給相聲演員黃逸豪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黃琡雅頒發感謝狀給相聲演員黃逸豪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課程於12月06日邀請臺北曲藝團團員、中生代相聲演員黃逸豪先生以「口吐蓮花」為題,介紹「從廟口到廟堂:相聲藝術的發展」。黃逸豪先生在講座中展現相聲表演不可或缺的幽默與靈活應變,再加上當代脫口秀及日本漫才的喜劇元素,帶領同學逐步瞭解相聲藝術從源頭到現在漫長、曲折又非常有趣發展歷程。

臺北曲藝團相聲演員黃逸豪於東華大學演講「口吐蓮花」海報
臺北曲藝團相聲演員黃逸豪於東華大學演講「口吐蓮花」海報

講座開始前,張伯浩教授介紹嘉賓:「很高興邀請黃逸豪先生演講,據我所知,他是臺灣目前為止唯一同時在做相聲演出和脫口秀演出的演員,一方面繼承傳統相聲藝術,另方面將現代、年輕人較喜歡的元素加進來,例如脫口秀、日本漫才等,使傳統相聲變得更有趣,為相聲藝術開闢新路,在未來有更好發展。」

演講一開始,黃逸豪很快讓同學體驗相聲表演的魔力 - 演員在臺上的幽默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以及臨場應變能力。演講者還沒進入演講主題,同學們就已數次哄堂大笑,感受到似乎來到相聲表演劇場,而不是上課的講堂。接著介紹相聲藝術的發展歷史,從現在北京市永定門內區的舊地名「天橋」談起:「天橋在北京城的南邊,自元、明時代已出現市場和商業羣,到清初時期因清朝廷頒布遷漢令,很多漢人移居到天橋一帶,集中很多民間藝人來演出,慈禧太后最喜歡的『天橋八怪』亦在其中,據說『天橋八怪』之首是藝名為『窮不怕』的黃紹文,專門在路邊說笑話逗人笑,手上還拿兩塊竹片,上面寫有『滿腹文章窮不怕,五車書史落地貧』,後來成為相聲藝術的祖師爺。」

透過黃逸豪的介紹,瞭解相聲表演最初都是「撂地表演」,觀眾主要是勞工階層,內容比較庸俗,後來清末文人將相聲題材「升級」轉型為較高雅的詞句,使「渾門相聲」翻轉成「清門相聲」。清末時期相聲逐漸從路邊進入茶館,從此有固定表演場地。隨著中國歷史的重大變遷,相聲的發展亦經歷許多曲折與風波,有一段時間因政治因素而被逼迫停止演出、創作及傳承。到了1980、1990年代,流行娛樂大行其道,形式簡單的相聲無法應付媒體審美,相聲進入沒落時期。最近10到20年來,又發生大轉變。黃逸豪表示:「在大陸郭德綱的相聲茶館帶動相聲藝術新的生機,逐漸成為大陸人生活的一部分。在臺灣陳逸安、魏龍豪和吳兆南等相聲大師努力錄製很多相聲節目,還出現相聲瓦舍、臺灣表演工作坊等一系列以相聲為主題的舞臺劇,相聲藝術因慢慢回生,維持到現在。」

黃逸豪演員還分享臺灣相聲目前正面臨的挑戰,包括相聲演員難找到合適同伴、演出機會少、缺乏當家機會、缺乏基本功的培養、相聲界前後代的隔閡與觀念衝突,以及新興喜劇形式崛起帶來的衝擊。最後黃逸豪帶給同學一段非常有趣的脫口秀演出,獲得全場熱烈回應,教室似乎突然變成戲劇場,滿滿皆是觀眾笑聲。表演結束,東華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黃琡雅頒發感謝狀給黃逸豪演員,大師典範講座圓滿結束。


《English Version》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黃琡雅、黃逸豪先生與張伯浩教授合影留念(從左至右)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黃琡雅、黃逸豪先生與張伯浩教授合影留念(從左至右)
相聲演員黃逸豪先生向同學們介紹相聲藝術的發展歷史
相聲演員黃逸豪先生向同學們介紹相聲藝術的發展歷史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