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攜手創造「不一樣的大學」:自學生呂映萱錄取東華縱谷跨域書院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01-20
SDG指標: SDGs04,SDGs11
陳復主委相贈「福」字草書給呂映萱同學
陳復主委相贈「福」字草書給呂映萱同學

畢業於臺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自學生呂映萱同學今年通過特殊選才錄取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映萱從小自學,在高中期間與自學生同伴創辦《因為我們年輕小誌》,參與2019華文朗讀節獨立刊物擺攤,受邀到高雄、雲林與臺北分享自己創辦的心路歷程,並透過策劃展覽、畫展實習、專案創作與經營自媒體等方式,累積自己在藝術與文創領域中的學習經驗。

呂映萱在共學小組期末專案創作成果發表
呂映萱在共學小組期末專案創作成果發表

映萱的家庭平凡,家中三個小孩,她的母親甘憲平女士表示:「一開始只是我希望能多些時間陪伴孩子,我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歷程。」映萱和哥哥與弟弟一路自學,如今弟弟國一正在自學,哥哥即將從大學畢業,而映萱則是預備今年九月展開大學生活。映萱回顧起十二年的自學歷程提到,最大的收穫是學習認識自己的特質、接納自己的不足與突破自己的可能。

「自學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正因為自學的空間,讓我好好感受高低起伏。」映萱說:「以前曾懷疑過自己的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速度和成效上有挫折。後來明白,原來只是方式不一樣」。一直到現在,映萱自己覺得仍然對於某些科目或方式不拿手,但不因此設限自己,反而是嘗試不同學習方法,試著突破自己的侷限來開創未來。

映萱細數自己做過的事情:販售手作商品,從製作到接單,學手繪手作技巧、創新、成本估算、表格表單化;製作自己的名片,從排版、印刷知識、到建立作品網站;報名藝博會展場工讀,寫履歷表、面試、學應對、看見藝文產業樣貌……。映萱分享說:「比起課本上的文字和數據,從實際與人對話中聽到的故事、沉浸於場域氛圍下的吸收與實際操作後的反思,這是更適合我自己的學習方式。」

映萱高三畢業後選擇Gap Year,晚一年申請大學。其中半年獨自來到花蓮社團法人花蓮縣啄木鳥發展協會擔任學習志工,體驗文化、累積實際能力、拓展職場視野。半年在花蓮的生活讓映萱更加喜愛花蓮,也重新思考自己大學想朝什麼樣的方向前進。回臺北後,映萱決定報名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的特殊選才,她期待透過縱谷的跨領域學習方式,累積自己對於知識的視野及體驗。

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兼大一不分系學士班主任陳復教授負責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的規劃與發展,他很高興能錄取到像映萱這樣的自學生,他表示:「縱谷跨域書院是全新的大學實驗教育,希望通過專題來發展專業,錄取映萱就表示我們希望能尋覓到喜歡實作的青年。」他鼓勵全臺灣具有實驗教育經驗的高中生都把申請縱谷跨域書院作為目標,攜手創造「不一樣的大學」。


《English Version》

2019年呂映萱(右)與何懿哲(左)共同編輯《因為我們年輕小誌》並參與華文朗讀節擺攤
2019年呂映萱(右)與何懿哲(左)共同編輯《因為我們年輕小誌》並參與華文朗讀節擺攤
由左至右:呂映萱、呂乃崴(弟弟)、甘憲平(媽媽)
由左至右:呂映萱、呂乃崴(弟弟)、甘憲平(媽媽)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