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通識教育教育大師典範:與曹瑞原導演尋找內在生命的力量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03-10
SDG指標: SDGs11,SDGs04,SDGs08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頒發感謝狀給曹瑞原導演。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頒發感謝狀給曹瑞原導演。

國立東華大學「110-2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很榮幸於3月7日邀請到電影製作人、電視劇《孤戀花》、《一把青》、《斯卡羅》的曹瑞原導演,來和東華的同學們談談主題「尋找內在生命的力量」。曹導演30多年來認真、踏實地耕耘於影視產業,影視作品,既有紀錄片的質樸寫實,又帶著強烈的戲劇性張力,代表作有:2005年將白先勇作品《臺北人》中的孤戀花改編製作同名電視劇《孤戀花》,於第40屆金鐘獎多有斬獲;2015年推出準備、製作長達三年的八年抗戰時期電視劇《一把青》,也是由《臺北人》中的短篇所改編;2021年推出講述臺灣1867年多元族群與國際的歷史劇集《斯卡羅》。

東華「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邀請曹瑞原導演談談「尋找內在生命的力量」海報
東華「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邀請曹瑞原導演談談「尋找內在生命的力量」海報

在本次講座中,曹瑞原導演從自己靜謐與孤寂互相交織的童年記憶出發,帶同學們回顧一部一部電視劇背後的故事,有酸苦與不順遂,但曹導對生命的關懷、對困境的體會、突破,以及心中那股永不熄滅的內在力量,未曾衰減。曹導演以自己童年回憶作開場,進而帶入他認為現代人類正面臨的最大危機。回顧過往那一段童年時光,曹導很感動的表示:「我父親很早就過世,母親一個人把我們家四個小孩養大,我是唯一的男孩,也是最小的。那時的生活情境仍然歷歷在目:我們住在日本式的學校宿舍,對我而言,那是一個極其靜謐、極其單純的環境,同時給我帶來無可衡量的孤寂感。還記得最可怕的是寒暑假一兩個月時間,校園內完全沒人,不過大家可能會看到一個小男孩遛著他唯一的童年玩伴,一隻小狗狗,沿著路旁漫無目的走來走去,在夏天的熾熱中,在冬天的寒冷中,有點像『魂遊』一樣……」然而,那才是曹導最想要回到的生命階段。

曹導接著表示:「我發現,在那一片寶貴的寧靜中,我可以全然的與周遭的環境對話,似乎能夠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而且我對環境的感受是非常敏銳的。但,不要忘了,對外在環境的感受、對話與連結,其實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我們逐漸的被外在的雜亂、紛擾、鬥爭帶走了。我們能否在混亂中尋回那個原本善良的、慈悲的、溫柔的、敏銳的人的樣子?換句話說,在當今時代,我們要問問自己:能否找回並活出一個人該有的樣子?」

曹導演希望臺灣年輕人能夠相信內在生命的力量,種種失敗與困境其實都是最美好的禮物。
曹導演希望臺灣年輕人能夠相信內在生命的力量,種種失敗與困境其實都是最美好的禮物。

接著,曹導演透過介紹《一把青》與《斯卡羅》這兩部電視劇來和同學們談談他從事影視製作背後的人生關懷與對流行價值的省思。在《一把青》中,曹導演以劇中的朱青、秦芊儀、周瑋訓(小周)三個空軍女眷,從青澀的女學生嫁給空軍飛官後,跟著丈夫從南京來到臺灣的眷村,經歷遷徙、漂泊與喪夫之慟的離散。至於在去年上映的《斯卡羅》,曹導將陳耀昌醫師的小說《傀儡花》改編,故事以1867年發生於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為起點,並以美國領事和臺灣原住民族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軸,交織出150年前,臺灣原住民族、河洛人、客家人和西方人之間的互動與情仇。

這兩部電視劇上映後,曹導受到的迴響截然不同,無奈的陷入了耽誤臺灣發展幾十年的意識型態之爭,不同立場的人們不斷的使用各種政治化標籤貼在異己者身上。曹導認為認清與超越價值二元分法、敞開心胸接納多元價值,無論是在文化或政治上,才是我們現在更須面對的時代課題。曹導表示:「我製作《一把青》是因為我想把與那顛沛流離的大時代相關的生命故事如實記錄下來,那不是外省人或臺灣人自己的記憶,那是我們臺灣島嶼的共同記憶。同然,我製作《斯卡羅》是想要描繪一個容納不同族群共存的臺灣,希望大家可以正視臺灣文化本身具有的多元性,而不是紛爭與互相擠壓。」

在大環境的動蕩紛亂與個人生命困境互相交織下,人要如何尋找他內在生命的力量?曹導演分享他在製作《一把青》與《斯卡羅》時遇到的難關,例如投資者因利益考量突然要撤資,而且是一筆很重要的資金,以千萬元來計算,當時又不太可能立刻找到願意投資的人,曹導面對「繼續做」或是「放棄作罷」兩個極其困難的抉擇。但曹導選擇先往內在觀看,先聆聽內在世界的聲音,感受內在世界一股潛藏卻未曾熄滅的力量。在不同宗教信仰中,信徒會賦予那股力量不同名稱,例如基督徒稱之為上帝,他們很虔誠的跟上帝對話,享受上帝賜予的恩典;佛教徒則稱之為佛祖或觀世音等。曹導表示:「人不一定要信宗教,但一定要相信你內在生命的力量,種種失敗與困境,其實都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曹瑞原導演與張伯浩老師合影留念。
東華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曹瑞原導演與張伯浩老師合影留念。

曹導演認為臺灣年輕人其實在享受著很多特有的資源,遺憾的是大部分年輕人卻不自知,「太過小看自己」,自卑無法擴張人內在的力量,反而只會使之消耗殆盡。曹導請同學們問問自己:「我們能夠擁抱多遠?能否敞開我們的心胸?請不要小看你們自己,臺灣的年輕人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處在中西、傳統與現代交會融合的樞紐,比其他東亞國家年輕人享有的資源豐富許多。就如同東華的學生們,不要以為你所在的花東縱谷這塊土地是很渺小的、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但其實你們正擁有一片十分寶貴的淨土,我建議大家有機會請多往外接觸、學習身邊周遭豐富精彩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

演講尾聲,同學們踴躍提問,有同學問道:「曹導很想要回到童年那段時光,是帶著現在您這個年紀的意識回去嗎?還是只單純回到那一段時光而已?」曹導表示,他想要傳達的是「回到童年」的意義:「我們現在已經被雜亂的外在世界給帶走而不自知了,與童年那段非常靜謐的時刻很不一樣,那時候我幾乎可以跟大自然融為一體。生命如同海洋,大半時間我們都在隨波逐流、載浮載沉,正因此很容易被帶走、丟失了我們自己原本善良、溫柔的樣子。我們能否懂得往水深處尋找安靜自在的狀態,不再隨著外在的波浪漂流無著落?」又有同學問:「孤寂感是成長的阻礙嗎?如果不是,要如何克服?」曹導認為孤獨感,或其他負面的經驗都不是阻礙,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困難、挑戰,其實都是我們生命的最寶貴的養分、是生命的歷練,當我們懂得尋找並淋漓盡致的發揮潛藏於內在深處的力量,那些困難其實就會變得微不足道。最後,東華通識教育中心黃琡雅主任頒發感謝狀給曹瑞原導演,講座圓滿結束。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