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族文系辦理「臺灣多元意識流-邊界.物質.跨界」展覽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2-09
SDG指標: SDGs16,SDGs04,SDGs08,SDGs11
「臺灣多元意識流-邊界.物質.跨界」展覽海報
「臺灣多元意識流-邊界.物質.跨界」展覽海報

臺灣意識?臺灣認同?臺灣文化?應該都是動詞,從史前時代、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戰後國民政府來臺,從原住民族、漢人、荷蘭、西班牙人貿易、日本人、中國各族隨國民政府來臺、美援時期美軍與美國文化,經歷不同政治與文化表現,多元的臺灣意識流是從內部族群文化與國際歐洲、日本、中國、美國貿易及文化交流、碰撞、吸納、融合,多元的臺灣意識是複數的,也是不斷的開放與建構。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博物館理論與實務課程李招瑩教授與全體學生特規劃「臺灣多元意識流-邊界.物質.跨界」展覽,聚焦三個子題:邊界、物質、跨界。邊界可以是有形與無形,例如:鹿皮作為貿易、土牛溝作為清朝漢人與原住民族的土地邊界立碑、八二三炮戰彈殼作為民主與共產世界捍衛證據,另外原住民族十六族不同族群文化表現也呈現出多樣物質文化的不同分界與交流:布農及阿美族共有農耕器具杵與臼,帶出不同造型與功能的文化相異;臺灣多元服飾文化則從阿美族服飾及頭飾特質、清領時期滿漢官服、經歷日治時期不同族群服飾、戰後西式洋裝,不同政權下仍有臺灣服飾的認同,以老照片方式展示。

探討原住民族衣飾文化,從卑南族及排灣族頭飾運用在婚喪喜慶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是獵人光榮的表徵,由頭飾看出男女分別與集體社會階級的關係。泛紋面族群的紋面與服飾,從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實際案例分析不同服飾造型與意義。從物質文化探索族群藝術的儀式、社會組織及圖騰的象徵、技法,雖有不同族群文化分界,多樣而豐富,也有跨界的交流影響。

最後以東華大學傑出校友展示選出三位不同領域但創新特色與貢獻,共同點在於東華大學是其孕育的環境,分別是原住民族文創工藝、九宮格的書法練習教育、音樂演奏與培育人才。

藉由邊界,物質文化探索臺灣多元文化的跨界,以相片、影像與真實物件及各組展覽企劃書,帶出臺灣多元意識流的視覺與哲思的饗宴。開幕茶會於12月14日(三)中午12時於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歡迎蒞臨參加指導。

展覽時間:111/12/14(三)~111/12/19(一)
早上8:00~晚上10:00 六、日早上9:00~17:00
展覽場地:國立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
開幕茶會:12月14日(三)中午12時 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
總策展人: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博物館理論與實務課程 李招瑩教授與全體學生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