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玉米辰(陳旻昱)繪本創作歷程中的公共與自我

最後更新日期 : 2024-11-21
SDG指標: SDGs03,SDGs04,SDGs08,SDGs11
韓毓琦教授及張伯浩教授與講者合影念並頒發感謝狀
韓毓琦教授及張伯浩教授與講者合影念並頒發感謝狀

第八場的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邀請到海灣繪本館館長玉米辰(陳旻昱)老師,同時也是熱衷於臺灣生態環境的繪本插畫家來為大家演講。玉米辰老師從他所創作的繪本故事切入,帶同學們討論「繪本創作歷程中的公共與自我」。

玉米辰老師大學讀成大的都市計畫學系,第一份工作是到九二一重建區域幫忙,也曾經歷臺中海線的團體抗爭。因為有在非營利組織裡的經驗,玉米辰老師接觸到很多對臺灣很有心的一群人,都在非營利組織裡面自願服務。老師開始思考:「我有沒有辦法也為這個土地盡一份心力?我到底要不要繼續做都市計畫?」

會踏上繪本創作之旅,是因為那時候玉米辰老師在人本森林小學,每晚睡前都要講故事給小孩聽,於是老師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用繪本這個媒介,去為臺灣的孩子說故事、創造故事?

從第一本繪本「是誰偷尿尿?」帶起兒童對於臺灣污水處理廠的討論,並透過實際的行動(長大後的選票)去決定我們自己的未來;到第二本繪本「螃蟹過馬路」探討在南島墾丁的螃蟹過馬路現況,跟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各種生物的處境是什麼樣?隨著科技發展,我們使用土地的方式,是否排擠掉了生物的生活圈?後續玉米辰老師也陸續創作了探討海洋垃圾的「海底變形蟲」、「青蛙不必變王子」、「沒有鳥的鳥村」等繪本。

講者現場分享立體繪本,讓學生有機會親眼看見實物展露的全貌
講者現場分享立體繪本,讓學生有機會親眼看見實物展露的全貌

而在如此豐富繪本經驗下,玉米辰老師竟然還同時是一個跨界紙藝和動畫的藝術家。立體書是一個很難被商業化的媒介(很難大量生產、大量銷售,成本需要依賴每一位工讀生的手藝去完成),加上手工的過程很費時費力,所以除非你真的很有熱忱,不然不會想做。玉米辰老師也設計一款用「一張紙」做成的一本立體書,希望能盡量減少垃圾的浪費、組裝的時間成本,並盡到最大效益。

在玉米辰老師的木田工場,有幾個原則:一次只做一件事(故事)、選用兩種題材(臺灣、生態)、但用三種手法(繪本、動畫、立體書),也因為他們的堅持和信念,讓更多人看到更有質感的影片,讓我們能一起在這裡進行交流、認識其他新的朋友。

而在公共性與自我間的平衡,玉米辰老師提到,你可以去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方式、媒介,但同時也請餵飽自己、照顧好自己。玉米辰老師認為,要為自己負責,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害你,但不要讓其他人擔心,他們不會擔心你失敗,但會擔心不曉得你在幹嘛~

玉米辰老師剛好在32歲時轉行了,20年的回顧,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失敗,能存活下來是萬幸,但其實失敗也沒關係,這個世界有機會讓你再投入的領域下活下來,是很棒的一件事。我們好像從玉米辰老師身上看到,他的堅韌與勇氣,對於所熱愛之事物拼盡全力,透過服務、公益性質的活動。如果有很多臺灣人在做決定時,都考量到公益這件事情,臺灣就會很有希望。


《➜English Version》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