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通識中心性平講座:沒有女權的世界真的很美好嗎?談談建中菜單、麥當勞事件

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4月24日舉辦性別平等系列講座:沒有女權的世界真的很美好嗎?談談建中菜單、麥當勞事件。本次活動邀請到臺灣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周雅淳秘書長,與同學聊一聊近期臺灣社會討論度非常高的性別議題。

「只是好玩,沒那麼嚴重啦!」
113年12月,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簡稱「不小盟」)常務監事諶淑婷在臉書上PO文,評論建中第46屆畢業30年慶祝活動的晚宴菜單,引發社會的激烈討論,網路上的風向雖然一面倒地譴責建中46屆校友缺乏性別意識。但隨即不小盟卻收到對方寄來存證信函,表示其公開籌辦晚宴志工名單舉動已觸犯個資法,要求諶淑婷常務監事在網路公開發文澄清30天,甚至賠償13萬元。事情至此演變成法律問題,且建中校友方對於設計晚宴菜單的責任歸屬始終含糊其辭,引發更加激烈的討論。同樣類型事件發生在112年,臺中一中園遊會某班級設計菜單遭批以諧音形式歧視原住民族群,也造成網路上的軒然大波,由此可見不僅是性別,種族、階級等其中較弱勢的一方,都在這些事件中被物化、貶低,甚至淪為供人取樂的玩笑,而其發生的場所,皆在臺灣單一性別高中的最高學府,因此引起社會對這些教育場所的擔憂。
性別的分歧點,從教育就開始
「你是男生,不要這麼愛哭」、「女孩子坐要有坐相」諸如此類的話語,是否感覺很熟悉呢?但事實上,這些社會框架所定義的性別特徵,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人的成長,將我們套進特定性別的框框,強調性別氣質大於個人特色的發展,最終,這樣的教育方式將會導致性別之間後天的隔閡。周雅淳秘書長認為,在一個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常被視為是未來的侵略者,告誡其要尊重女性,且絕不可能是受害者,但男孩身體界線卻因此不被重視,導致他無法將心比心,也對認知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侵害及越界逐漸鈍感,隨著成長與意識的定型,越來越無法同理女性在面對父權壓迫下的困境。
Not all man but always man?
按照教育部公告的校園性騷擾事件統計,有九成性騷擾行為人是男性,確實在數據上顯示的女性受害人比例是遠高於女性行為人,但這為性騷擾案外的人們帶來什麼呢?周雅淳秘書長表示,當這些數據如警鈴般在我們腦海響起,兩性間溝通將會變得更加困難,我們愈發難以理解不同性別所處的立場,同理心的隔閡引發性別對立、性別議題上的爭議等,而這並非是單一性別問題,而是從始至終,兩性的教育不平等所導致的溝通困難。
神隊友還是豬隊友?談家庭間的兩性角色

在異性戀家庭中,常常看到有些女性討論自己的丈夫在撫養小孩或處理家事上的舉措如何,當伴侶負責、認真、懂得分擔家務時,往往會給予家庭中的男性「神隊友」的稱呼。但女性的角色似乎存在地理所當然,甚至長期處在被忽視的狀態,而這樣的現象直接導致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性別刻板印象。特別是處在此家庭情況下的女性,於職場上的時間更容易因婚姻、生育、照顧長者而被壓縮,甚至中斷,令女性在中晚年時期的職場表現相較於同年齡的男性來說要弱勢得多,造成家庭經濟結構不平衡,更衍生出男性獨自背負經濟重擔、女性被迫放棄自我實現等等的問題。
在演講的最後,周雅淳秘書長表示,在兩性議題中,改善女性不平等處境是於現今社會來說較好的解法,並非是忽視男性權益,而是在考量性別平權的基礎上,讓原有的措施得到重新審視與進步的機會;例如,因為有愈來愈多女性加入消防工作行列,因此採購較輕便的防火服,也因此將消防員舊有設備汰換掉,讓兩性一齊受惠,而非只是墊高弱勢者的腳,才不會讓性別平權流於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