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謝哲青講座《藝術的旅行,旅行的藝術》—靈魂知曉一切

4月29日晚上,知名節目主持人謝哲青回到花蓮,在國立東華大學湖畔二樓的東湖樂閣,講述一場關於旅行的故事。講座吸引許多校內外師生及民眾參與。
藝文中心魏廣晧主任表示,自去年地震以來,中心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找回「東華的精神」。他認為,藝術、生命與文學,是東華大學的核心價值,而在所有藝文形式中,一場好的演講和音樂、表演一樣重要,都有可能啟發生命。
謝哲青老師在開場即表示,今夜比較像在講一種旅行的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在他的年代,是需要手持紙本地圖、在陸地上確認自己在何處,才能清楚該如何移動;如今人們只需要打開手機地圖,就能以自己為中心,隨意探索世界,是非常不一樣的思維模式。

所以他講述的故事,也許不會成為在場年輕學子的選擇,但可以提供另一種思路。
他談起自己走過的撒哈拉:那片荒漠充滿不可思議的生機,有的國度雖是國家,國土僅與東華校地同大;有的地方,羊會上樹吃葉子;也有些地方,在長輩過世後,會將其擺成坐姿,留置屋內,全家人拆除屋頂後,再去其他土地另建新家。種種見證,謝哲青老師以幽默風趣的語氣娓娓道來,很快讓人陷入獨一無二的想像。
他說,旅途中常被問:「你從哪裡來?」、「你來這裡做什麼?」許多人會不斷追問旅行的意義,在哲青老師看來,之所以想抵達一個地方,開始一趟追尋,原因在生活裡早已有跡可循。可能是童年記憶中父母親的書架、可能是閱讀的一段文字,又或許只是祖父講述的一個嚮往。其實,靈魂會知道自己想去哪裡。
Travel(旅行)在拉丁語的語源,可指稱三件事:分岔路、虐待與朝聖。因此旅行注定會有不習慣與寂寞,卻也因此能親身體會,那些曾讓靈魂無比渴望的風土與民情。透過旅行,人們得以與更大的世界相遇,也會在未來和過去的自己重逢。
結尾的問答環節,他鼓勵大家:旅行是一件私人的事,不用大張旗鼓,也不需要等一切都準備充分。先出發吧!如果不知道要去哪裡,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出發,先繼續走就好。傾聽心中指引,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走著走著,自然就會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