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有派對6」匯聚全臺體育教師,啟動花東體育創新教學再升級

由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與臺灣草根體育協會攜手舉辦、邁入第七年的「草根有派對6」體育師資增能教學工作坊,於2025年7月25-26日,在國立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熱烈登場。此次活動集結來自全臺各地體育專業師資,聚焦課堂創新、課程設計與實作教學,促進教育現場交流與實踐,致力推動花東地區國中小、高中及體育師資生體育教育專業發展與教學品質提升。

本次工作坊由東華大學尚憶薇教授策劃與指導,並獲得臺灣草根體育協會理事長王信凱全力支持,攜手打造一場兼具理論與實作的高品質體育師資增能平台。活動亦感謝東華附小鮑明鈞校長對於體育場館與行政的支援,體現在地學校與東華大學對體育教育高度重視的合作實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鮑校長即將於7月31日光榮退休,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院長潘文福親臨現場獻花致意,表達對其長年支持「草根有派對」系列活動的感謝。潘院長表示:「這樣深具教育熱情與使命感的合作模式,不僅彰顯在地學校與大學共構的實踐可能,也為體育教育的發展深耕與永續奠定堅實基礎。」
「草根有派對6」課程內容豐富多元,橫跨兩日進行,結合理論探究、實地教學、課堂試教與現場實作,展現體育教育在設計思維與教學策略上的高度創新與實踐能量。第一天課程內容涵蓋:「籃球教學實作」、「挑戰運動偏見與誤解」、「飛盤教學與策略」、「風城礙運動美學」、「藤壺球創新教學」、「飛繩跳航」、「體適能星球」與「多元學習玩定向」等主題。其中,「藤壺球」與「飛繩跳航」作為創新型運動課程,融合趣味性與挑戰性,協助學生培養動作技能與合作精神,深受參與教師喜愛。「挑戰運動偏見與誤解」課程則深入探討體育教學中常見的性別與身體觀議題,透過具體教案與反思引導,促進教師對課堂包容性的覺察與行動,激發現場共鳴。「風城礙運動美學」結合運動技巧與視覺表現,呈現體育課程在美感教育上的無限可能,而「多元學習玩定向」則以跨領域方式融合定向運動與學科知識,為體育課程開創嶄新面貌。
第二天課程延續首日的熱情與能量,聚焦於實作應用與創意引導,課程內容包括「樂樂棒球同樂會」、「體育活動引導模式探究」、「體適能外送員」、「體適能口袋遊戲」、「體育教學不設限」,以及「創新大隊接力」。其中,「樂樂棒球同樂會」以團體合作為核心,設計跨齡共學的遊戲流程,讓教師體驗如何透過簡單規則提高學生參與度。「體育活動引導模式探究」由教師分享結構化教學設計,強調引導式學習如何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此外,「體適能外送員」與「體適能口袋遊戲」分別以任務導向與場域彈性為設計主軸,展示無須大量器材亦可達成體能訓練的創意模式,提升教師現場教學可行性與實用性。「體育教學不設限」則鼓勵教師跳脫傳統框架,設計具包容性、適性化與創意導向的課程,回應多元學生的需求。最後「創新大隊接力」課程,在傳統競賽項目中導入策略性思維與多樣任務設計,重新詮釋體育活動的趣味與教育意涵,展現傳統項目的教學創新潛力。
本次活動不僅聚焦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亦強調師資生與在職教師的跨世代交流與相互學習,為體育教育社群注入新的創意與動能。與會教師表示,兩天課程帶來極大的啟發與思考,不僅提供跨區域交流平台,更有助於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實際課堂行動。課程設計涵蓋靜態與動態活動,從性別平等到體適能、從團隊合作到課程美學,全面拓展教師的教學視野與方法。在「草東有派對6」體育教師增能工作坊的最後一環,特別設計「反思與分享的圓」環節,作為彼此經驗交流與內化學習的重要時刻。經過一天豐富且緊湊的課程與實作活動,教師不僅親身參與各式教學策略,也在觀課與回饋中累積寶貴的經驗與省思。在這個圓圈中,每位參與者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聲音,無論是對當日學習的感受、對教學實踐的啟發,亦或是對未來改進的期待與行動承諾。這個過程,不僅讓教師們從「做中學」,更進一步進入「學中省、省中行」的反思循環,強化教學與學習的連結。

臺灣草根體育協會理事長王信凱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平台,打造一個讓體育教師無壓力交流、勇於嘗試與實驗教學創意的空間,讓教學現場成為推動教育創新的起點。」尚憶薇教授也指出:「感謝臺灣草根體育協會連續六年深入花蓮地區舉辦草根有派對,讓體育師資生有機會與一線教師互動學習,透過交流對未來體育課程的專業化與多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整場活動充分展現草根體育社群的凝聚力與創新力,也反映出臺灣體育教育現場教師對教學品質的追求與不斷突破的精神。來自花東地區的教師們一致認為,透過這樣的工作坊,不僅促進教師間的橫向連結,更能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日常課堂的教學實踐,為學生帶來更多元、活潑且具教育意義的體育學習經驗。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將持續攜手深化地方與全國體育教育的合作,打造更具深度、溫度與永續力的專業學習共同體,讓每一次教學創新,都能成為推動教育進步的重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