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生物炭創新對決,高中生科研在東華大學展現淨零行動力

由教育部補助、社團法人臺灣永續綠色科技發展協會主辦,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承辦的「永續發展與碳中和英語營」近日於花蓮舉行並圓滿落幕。營隊為期三天,專為全國高中與高職學生設計,以全英語授課結合實驗、文獻整理與專題研究,培養青年學子跨領域思考、英文表達與永續行動力。

課程由多位師資帶領,內容涵蓋陳筱華教授主講的「永續發展與碳中和解方」、陳柏青教授與Amit博士帶領的「自然碳匯實驗」、張瑞宜教授的「微生物與自然」、楊悠娟教授的「環境教育與科學素養」,以及楊懿如教授的「夜間生態導覽」。學生在系主任洪耀明教授與助教團隊指導下,進行小論文設計,透過整理相關文獻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將所學轉化為具體實踐。
期末發表會分為兩組進行。第一組以〈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Energy Optimization in Department Stores〉為題,整理智慧能源管理相關文獻,並提出以人工智慧進行百貨商場能源優化研究構想,作為未來專題發展方向。第二組則以〈Utilizing Agricultural Waste(Rice Husk)-Derived Biochar〉為題,提出未來研究方向,認為稻殼生物炭在土壤改良與碳固存上具有潛在價值,並歸納相關文獻指出可提升土壤含水性與養分保持,展現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發展潛力。
發表會邀請三位師長擔任評審。系主任洪耀明教授表示,高中生能在三天內完成英文簡報與研究構想,展現驚人的整合能力,AI組凸顯智慧科技的應用潛力,生物炭組則展現廢棄物轉化為碳匯的自然解方。理工學院副院長張瑞宜教授指出,兩組報告形成「科技驅動×自然基礎」的對照,完整呈現未來永續發展的雙重路徑。東華大學永續長李俊鴻教授則強調,這不僅是期末成果,更是小型國際研討會的縮影,展現學生面向未來的行動力。
此次營隊不僅驗收學員三天努力成果,更讓外界看見青年世代以創新思維回應「2050淨零」的決心。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也表示,未來樂於配合指導高中專題研究,協助青年學子將初步構想發展為更完整的科研成果,並持續推動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實作能力的新世代綠色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