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發社系海外移地教學-走進菲律賓伊富高地區培養國際原住民族事務人才

為培養能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社會實踐、並具備國際視野的原住民族事務人才,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簡稱發社系)於114學年度規劃一系列「全球視野」課程。其中,由高怡安Wasiq Silan助理教授開設的「國際原住民族發展實務」課程,於今年3月即徵選出6位學生,並與國立政治大學陳怡萱(Yayut)助理教授課程成員展開跨校培訓課程。
在東華大學國際處、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的經費挹注下,「國際原住民族發展實務」課程師生於暑假期間前往菲律賓呂宋島伊富高省(Ifugao)原住民族地區,展開為期九天的海外移地學習。此行不僅建立東華大學發社系與政治大學民族系之間跨校、跨課程的合作模式,更呼應臺菲科研中心(CTPILS)等跨國平台的交流方向,與我國高等教育南向政策接軌。
從議題出發展開跨校、跨國、跨文化學習
移地教學主題以「土地與環境」、「經濟與觀光」、「長照與健康」為核心,兩校學生依專業、學習興趣等進行跨校分組,共同進行田野學習與討論,促進跨校的學習交流,並建立跨文化與跨學科的人際網絡。為了加深學習效果,移地教學期間安排參訪菲律賓國家博物館、伊富高原住民族教育中心(IPED)、世界文化遺產Nagacadan梯田以及當地教育、衛生機構,並針對三個主題進行深度的田野調查與交流。過程中,不僅強化學生英語與跨文化田野工作能力,更在比較臺灣與菲律賓原住民族發展實務經驗的過程中,反思土地、健康、教育與文化所面臨的挑戰。
此次的海外移地教學連結臺灣與國際原住民族發展經驗,不僅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文化知識體系,也培養跳脫單一框架思考的能力,為未來從事原住民族事務、公共政策與社會工作奠定專業基礎。值得一提的是,移地教學期間恰逢伊富高年度重要活動Punnuk,此祭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象徵伊富高社群在稻米耕作周期結束,並迎接新的一年開始的重要儀式。學生們受邀走入Hapao河,親身參與水中拔河,深刻體驗部落文化所凝聚的力量,讓海外移地學習別具意義。
東華大學發社系致力於培養具備在地關懷、國際視野、專業實踐、文化連結能力的民族事務人才,本次海外移地學習不僅是發社系跨入國際的第一步,更展現了系所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教育特色,讓學生透過跨國田野,學習如何理解多元文化、建立跨文化網絡,並轉化為未來專業實踐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