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東華大學亞太區域研究博士班永續城鄉-深化在地連結課程:地方產業轉化發展

最後更新日期 : 2025-11-18
SDG指標: SDGs17,SDGs04,SDGs10,SDGs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全體人員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全體人員合影

國立東華大學亞太區域研究博士班於10月25日辦理「永續城鄉-深化在地連結課程:地方產業轉化發展」活動,結合「地域研究專題」課程,由任課教師金枓哲(Doo Chul Kim)帶領,赴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參訪,實地認識東部林業發展和拓展歷史,強化學生對臺灣在不同空間與文化脈絡特色的瞭解,以建立課程跨國、跨文化交流的基礎。

上午時間先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經營管理單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派出英文流暢的工作人員擔任解說員,帶領本班師生深入認識林業園區的前世今生故事。作為曾經的太平山林場製材作業、貯木場、營林辦公廳與職員宿舍的園區,具有多樣化的地方產業生產功能,除了園區本身的林業產品貯運功能,對週遭鄉鎮的經濟和社區發展帶動影響力更是不容忽視。而至林場終止伐木後,羅東林場轉化為「林業文化園區」後向公眾開放,成為一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透過精緻的展示設計和環境營造,呈現臺灣東區林業產業歷史縮影的同時,加深來訪者對人類社區與山林環境永續議題互動關係的思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導覽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導覽1

下午抵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則是有效運用資源策略,促成公部門組織及企業合作的優秀案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原為文化部(前身為文建會)之附屬機構,成立於2002年,負責統籌規劃全國傳統藝術之維護、調查、研究、保存、傳承與發展等業務的同時,將不涉及公權力的公共服務業務委由民間企業經營,以導入民間的活力、人力與物力。當日由經營單位安排英文之導覽解說老師具有豐富的文化教學經驗,不僅帶領學生認識園區內傳統建築的設計原理和代表寓意,特別還在文昌祠中以讀書人、考生為例,深入說明臺灣傳統信仰中,人與神明建立聯繫的基礎和互動方式。

對本班的外籍師生而言,本次宜蘭活動,提供師生體驗學習臺灣鄉鎮地區經濟和文化發展轉變的環境空間,加上在地人員的引導和解說,一方面深化他們對臺灣在不同時空與文化脈絡中地方歷史的瞭解,一方面則是展示現代社會中公私部門跨組織合作的模式。回歸到與地域研究課程內容的結合,構成兼備理論與實際案例的討論基礎,協助學生更具體且清晰的分析城鄉永續性演變,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加大學參與社會行動可能性的思考。


《➜English Versio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導覽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導覽2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師生合影1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師生合影1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師生合影2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師生合影2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解說1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解說1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解說2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解說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昌祠導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昌祠導覽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