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東臺灣學生論文發表會圓滿落幕

國立東華大學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於114年11月21-23日與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共同舉辦「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東臺灣學生論文發表會」,本次研討會徵選19篇論文發表,並安排3場國際演講,匯聚多位國際華語教學專家學者共襄盛舉,為華語文教學研究國際視野注入豐沛能量,並且為學生打造更廣闊的學術平台。
研討會於11月21日下午舉行開幕式,由東華大學郭永綱副校長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許甄倚副院長,以及臺東大學華語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舒兆民教授揭開序幕。郭副校長真摯地表示,東華歷經疫情、地震的洗禮後,睽違六年總算於今年與臺東大學聯手舉辦「東臺灣華語文教學學生論文發表會」學術盛宴,意義更為深遠。
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來自日本、韓國與越南三位國際上享有盛名的華語文教學界重要學者演講,聚焦AI在華語教學中應用、國別化教材研究,以及多元華語教學視角等多項議題,展開跨國視野的深入探討。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名譽教授砂岡和子教授以其研究團隊開發的教學軟體「Voice-to-Text」為例,展示AI在課堂語碼分析、互動模式建構與教學策略調整上的實際輔助價值,尤其在協助教師進行課堂省察與提升學生參與方面成效卓著。砂岡教授也指出,生成式AI在深層語法概念與語用分析方面仍有限制,略遜色教師的專業判斷,論及AI的發展性與侷限性。
11月22日上午,韓國教員大學中國語教育科金錫永教授透過比較《臺灣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與《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CPGS),指出兩套標準因地區差異在詞彙、成語收錄及語法點上差距顯著,強調華語已呈現多中心、多變體的分布,華語教學不應僅採「供應者視角」(以某一標準為中心),更應重視「接受者視角」,引導學習者辨識不同華語區的詞彙及語音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為華語師資培育提供新方向。

下午的專題演講由越南河內國家大學外國語大學阮黃英教授接續分享「越南中小學漢語課程大綱與教科書建設」,從越南華語教育的課程規劃、教科書開發過程與教學實踐挑戰中強調,在地文化與語言需求應納入教材設計,以培養學生對華語與華文化的理解與接受。
研討會投稿論文主題廣泛,分為「漢語語言學」、「國別化研究與教學設計」、「跨文化研究」、「特殊目的華語文教學」、「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與「華語教學研發」,講評老師專業回饋令發表同學獲益匪淺。
11月23日論壇則由清華大學信世昌教授與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客座教授何寶璋教授分別討論「AI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國別化教材發展趨勢」,和與會專家學者進行跨國比較與深度對談。
本次研討會為東臺灣搭建跨國學術連結平台,也促進學者在AI技術、語言標準與在地化教材等新興議題上的交流。活動在熱烈互動中圓滿落幕,與會者皆表示收穫豐富,期待未來持續深化國際合作與教育創新。






